阴影
阴影 阴影
第E0004版:生活家·Travel
3  4  
PDF 版
· 2006,感受俄罗斯的温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006,感受俄罗斯的温度
  ■文/王曦煜 陈婕 曹婷婷

  

  随着2006中国俄罗斯年的开启,我们终于有机会在家门口,乘着歌声的翅膀,重温俄罗斯,去寻找那片梦中的白桦林。

  

  “青草地白雪盖,大姑娘腿在外,拉达车满地跑,干活的净是老太太。”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最著名的顺口溜吗?不错,是俄罗斯。随着中国2006“俄罗斯年”活动的陆续展开,加上国人对俄罗斯特殊的情结,俄罗斯这个遥远而又亲密的国度将再次与国人亲密接触。

  中俄携手 共同开启“国家年”

  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携千人代表团踏上中国大陆,参加中国“俄罗斯年”的揭幕仪式。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将在莫斯科举办。

  作为“俄罗斯年”重要组成部分的“俄罗斯文化节”,从2006年3月22日起一直持续到2007年1月,节目共250多个。“俄罗斯文化节”围绕“永恒的经典”、“传统与现代”两大主题展开,通过俄方21个重点演出团体进行的芭蕾舞、合唱、歌剧、交响乐、摇滚还有话剧、木偶剧、甚至激光表演以及9个展览项目的展览活动,深入发掘俄罗斯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蓬勃的现代活力,向国人展示一个全面而又生动的俄罗斯形象。

  这次俄罗斯文化节中,“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珍宝展”、“金帐汗国珍宝展”、“太阳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辉煌”等9个展览,整体水准之高、展品量之大堪称空前,展品动辄数百件,这也充分体现俄罗斯出手之“阔绰”。

  

  “俄罗斯文化节”的演出项目绝大部分都安排在北京,一些展览则在全国各大城市轮流展出,离杭州比较近的上海也有一些展览,特别是《太阳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辉煌》这个重量级的展览,5月底将在上海展出,200件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艺术品,真实地反映那个理想时代与创作者的激情满怀,将让我们重温那个现实主义的激情时代。有兴趣的杭州市民可以重点关注。

  俄罗斯带给我们的记忆

  19世纪的俄罗斯诗人丘切特说过这样一句话:“用理性不能了解俄罗斯,用一般的标准无法衡量它,在它那里存在着特殊的东西。”的确,留在国人记忆里的俄罗斯,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文学作品、貂皮帽、红军表和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眷恋。

  知青眼中的俄罗斯

  虽然时隔10多年,可老刘对于俄罗斯的回忆依然清晰。以前在黑龙江插队的老刘曾经在中俄交界面对着乌苏里江,看着一船船背着大包小包的俄罗斯人登陆,然后好奇地看着他们拿出用来交换的商品。

  应我的要求,老刘兴致盎然地在家掏出了当年在俄罗斯换回的“宝”来:一个民间的合金水壶,虽不值钱却也有模有样、一面古典韵味的铜镜,还有一个据说是当年花了两台组装电风扇的代价才换来的望远镜。

  或许是上世纪70年代的知青生涯时留下的深刻印象,老刘才会在10多年后的上世纪90年代再一次去了黑龙江。“1990、1991和1992年一连去了3趟同江。其实是因为在杭州有一部分电风扇的库存要销,才跑去了那里。应该是年轻时的记忆吧,才会选择千里迢迢北上。”虽然手中的电风扇十有八九不受欢迎,因为俄罗斯的天气并不热,吃穿的产品更卖得动一些。

  “旅游鞋、牛仔裤、滑雪衣是卖得最好的。尤其是旅游鞋,其实在国内好像就值几块钱吧,质量最差的那种,俄罗斯人却喜欢得不得了。”不过老刘也感叹,由于质量不是很好,到了第3年去时就发现,旅游鞋已经没有销路,看来俄罗斯人的理性还是战胜了对这类看似时髦的劣质产品的魔力。牛仔裤相对难卖些,因为中国尺码普遍偏小。

  老刘说自己有一次用价值200元的电风扇换了一个在当时十分畅销的望远镜:“运气好的时候,一双旅游鞋居然可以换一双旧的皮靴,那个皮质还是挺不错的。5~6双旅游鞋就可以换一顶皮帽子,我还有一顶是貂皮的呢。”在老刘记忆中,其实那顶皮帽子或许更有意义,因为是自己惟一留下的一顶,上个冬天还一直陪伴着他。

  “那毕竟也是年轻时的记忆吧。”老刘感慨地说。

  每天一碗罗宋汤

  “我去了俄罗斯,才知道原来我们这里的罗宋汤就是从那边的红菜汤演变过来的。留学时每天吃一碗红菜汤,雷打不动。”2002年去俄罗斯留学的小王再也忘不掉红菜汤的滋味。

  “中国人比较喜欢喝绿茶,但是俄罗斯人基本上只喝加糖的红茶。”小王说。虽然俄罗斯是我国的邻国,但其饮食文化更多地接受了欧洲大陆的影响,“几乎没有煎炒烹炸,”小王说,所以尽管没有抽油烟机,俄罗斯家庭里的厨房还是很干净。

  “在俄罗斯,我吃的奶制品比前面20年的总数都多。”小王说,像酸奶酪、酸奶油、奶渣等等都是一般没有去过俄罗斯的中国人想象不出来的。惟一遗憾的就是俄罗斯人对豆制品还很陌生,“导致一回国我就猛吃豆腐。”小王笑着说。

  “很多人都会问我,俄罗斯人是不是酒鬼很多啊,”小王说,“其实俄罗斯人爱喝酒是真的,但很少会看见喝到烂醉的。伏特加让他们的酒量太好了。”

  学俄语只因好听的俄语歌

  今年40多岁的周女士上学时学了俄语。“就是因为偶然一次听了学校一位俄语老师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周女士说,当时娱乐生活比较单调,“一下子就被这首歌吸引了。”

  短小、旋律简单,问世于1956年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近半个世纪来在世界各地越传越广,这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

  “还有很多电影的插曲,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现在我还是张口就来呢。”周女士随口哼唱了几句,“这一唱就想到我们年轻的时候,大家一起唱俄语歌,真是我记忆里最快乐的时光。”

  “现在我的女儿也听俄语歌。”周女士说,“不过不是我听的那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