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6版:每日新闻·瞭望
3  4  
PDF 版
· ◆瞭望导读
· T70列车穿越疯狂沙尘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4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T70列车穿越疯狂沙尘暴
晚点32小时,伤痕累累的列车载着旅客平安抵京
  不穿军装的部队

  该次列车的列车长赵晓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乌鲁木齐发往北京的70次特快列车于4月9日下午2时19分从乌市发车,在运行5个小时后,即当晚7时20分运行到新疆小草湖至红层之间时,遭到风力达14级以上的特大沙尘暴狂袭,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车体窗户双层钢化玻璃被击碎。紧急时刻,本次列车快速启动防风预案,乘务人员组织旅客进行自救。列车行至哈密站后,风力减小,列车运行逐渐恢复正常,在当地车站人员的帮助下,立刻调集大量的三合板等物品,封闭车窗,保证旅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乘务员陈丽娟跑车有26年了:“我们晚了30多个小时。车至哈密站后,乘客才从车上下来。”乘客安全下车后,在哈密站等候多时的援兵们迅速上车进行修理,并及时补充了食品。“当时硬座车厢内地上的沙子已经没过了脚脖子,大家先用铁镐往外刨沙,后面用扫帚扫沙,最后用墩布墩地,但地面上的沙子仍有不少残留。”

  乌鲁木齐客运段党委书记牛权说,T70次沿路驶来,铁道部、途经铁路局、卫生管理部门等均给了大力的支持与帮助。兰州铁路局嘉峪关站送来1000多份食品和药品,保证T70次的顺利抵京。

  乘客陈先生说。“我们乘客来自五湖四海,大家脾气秉性不同,乘车心情也各不相同,但遇到灾难时,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真称得上是一支不穿军装的部队!”

  风沙击碎车窗玻璃

  旅客们说,“坐在车内,也能感觉到当时车外的大风。没想到‘嗵’的一声,列车左侧的一扇双层玻璃一下就‘花’了。”14号硬座车厢内的刘先生说。

  列车员赶来后,迅速将乘客转移到车厢右侧座位。紧接着,迎风面的玻璃一块接一块地被风沙打碎。

  旅客张亮说:“在向软卧车厢转移的过程中,我们经过的每节硬座车厢玻璃都被刮碎了。大家走到餐车时风沙来得最为猛烈,餐车左侧玻璃已完全被打穿,风卷着沙、玻璃碎片打在我们的脸上、身上,像被刀割一样生疼!”

  受袭车厢“人墙”挺立

  距列车“遭袭”已过了近3天,然而,留在乘客心里的,除了肆虐的风沙外,更多的是全车人筑成的十几小时的“人墙”所带来的鼓舞与震撼。

  “随着风力加大,车厢内的玻璃都被击穿,我们没有安全地带了,与其让乘客分散,不如尽量集中采取自救。”列车长李玉新说,“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用棉被堵风口,后来还找来了餐车内的隔水板。”

  乘务员陈丽娟说:“被子被搭在窗户的拉杆上,垂下来形成双层的‘棉玻璃’,但作用甚微。乘客、乘务员就在每扇窗前都并排站上4个人,双手举过头顶倚住窗户。车厢内,除了老幼病残孕,其他人全部‘参战’,长达十三四个小时,无人换岗。”

  据了解,在“人墙”里还有一名12岁的小男子汉。“玻璃嘎的一声碎了,我吓得钻到了舅舅怀里。后来看到舅舅勇敢地站在风口上,听到2个月大的小妹妹在哭,我突然觉得我应该保护她。风隔着被子把我吹倒在地上,我又爬起来和舅舅并排站在一起。”12岁的王孝岩说。

  肩扛手晃卸床板挡风沙

  乘务员哈斯也提说,不吃不喝的“人墙”站了十余小时后,大家都有些透支,一名旅客提议用床板来遮挡,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没有工具,乘客就“硬拆”,能伸上手的人就用肩扛、用手晃,然后用上一切手头可用的东西,一块块床板就这样被拆了下来。

  风稍小一点后,拆下的床板派上了用场。两块床板上下横放并排挡住窗户,竖着别上另一块床板固定,再用车厢过道上的桌子、椅子作支架,固定住这个“人造木玻璃”。

  最终T70次没有一位乘客因风沙受伤,物品也没有丢失一件。

  据北京晚报、兰州晨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