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0版:运动·博弈
3  4  
PDF 版
· 九龙盘柯
· 来自民间的排局大师
· ■六公园棋人棋事—— “杭城围棋七兄弟之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来自民间的排局大师
  排局,是象棋棋局中较特殊的一种,大多是人为设计,正因如此,排局的着法往往变化多端,妙趣横生。

  在富阳市老龄委的活动中心里,正在举行一场全市的老人象棋赛。一群白发苍苍的棋迷当中,有一位个子小小的老人特别活跃,一会给对手拆拆棋,一会为旁边的棋友点上几招。

  “他呀,可是我们这里的老大哥。一是他年纪最长,二是他棋最高,是我们民间的排局特级大师呢!”说起这位,老人们都是一脸倾慕。

  86岁的裘望禹,此时嘿嘿地笑了。在他听来,这些正是他一生的追求。

  下了一辈子棋

  1920年12月,裘望禹出生在富阳。大约是9岁时,一位同学很神气地对裘望禹说自己会下象棋,于是同学便成了他的启蒙老师。

  小学毕业后,裘望禹没有继续升学。他说,这一是因为患了肺病,二是因为父亲。他的父亲在法政大学求学时,曾和郁达夫先生是同班好友。《郁达夫日记》里多次提到的“裘君”就是他的父亲裘玉琪。父亲大学毕业后由于时局的原因,回到富阳开了药铺。可能觉得在当时书读多了也未必有用,父亲就让他在家静养身体。那时的他每天就是看书、下棋、写字、画画、打乒乓球。

  16岁那年,他认识了避战回乡的上海象棋界颇有名气的富阳人俞志英,于是便经常上门学棋,很快水平就接近了。俞志英称他为“小将军”。

  成年后,裘老一直在中学任美术老师,经常会有一些棋友找他切磋。有一次,富阳象棋高手张宝昌和他一起去学校。十几里路,二人一边走,一边在嘴上过招。到了难解的局面,两人就停下脚步慢慢思考。

  裘老一生都是个江南才子型的聪明人,他下起盲棋来甚至要比下明棋还好。据说,裘老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和别人过招。就算在理发时,碰上了棋友,他也能一边理发一边下起盲棋。裘老对棋谱的记忆非常好,到现在,他依然可以和几位年轻棋手同时下盲棋,总能落子无悔,精确无误。用富阳当地话说就是,整盘棋子在他的脑子里杀刮清爽。

  写了十几本书

  下了一辈子棋,裘老至今认为自己的水平蹩脚。按他的说法,自己性子急,不适合下棋,倒是在研究中对具趣味性的排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浙江省象棋名宿刘忆慈曾多次与裘对弈,笑说他对棋局的研究确实更胜他的实战。

  1956年,裘老开始陆续向《象棋》杂志投稿,但当时数量还不多。裘老真正在中国象棋界被人注意是在他退休后。1985年他和国内著名排局家瞿问秋合写的《七子百局谱》出版,深受读者欢迎,曾多次重印。这本书后来在第二届全国优秀象棋图书展上被评为一等奖。裘老说,这本局自己从1958年起作准备,一共花了25年间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

  自打出了第一本书,裘老开始全力投入创作新排局和写作棋书,接着又与全国各地的几位著名棋家一起,重新诠注了许多古谱。裘老自喻是退休后奋战了二十年,共独立或参与诠注了古谱7部10本,而且还独自创作了《少子百局谱》。

  从“七子”到“少子”,用子越少,其着法就越精妙。《少子百子谱》在1996年出版后,果然就引起了象棋界的高度评价。裘老的好友,著名排局家崔鸿传盛赞裘老“以一当十,以少见深”。

  结了几十年缘

  在裘老的背后,一直有一个人在默默支持着他。那就是裘老去年去世的妻子。

  裘老是在学校里和妻子相识相恋的,那年才28岁,从此结下了几十年的缘。

  “那时,我妻子喜欢打篮球,我喜欢打乒乓,看着不常在一起,可闲下来我们就一起研究牌局,玩各种智力游戏。”说起年轻时的浪漫,裘老仍然沉浸在美好中。

  他说,现在每天的时间安排是极有规律的,早上5点起床,到公园练一练自创的棍子操。过去几年里,他练完操就回家为老伴做早饭,然后再去买菜。可自打去年老伴走后,他有时都不知该做些什么了。

  就因为这,裘老在研究象棋的同时,还把很多时间放在了其他智力游戏的研究开发上。在裘老的书案上,还放着《带着中国味的纸牌个人游戏》、《七巧板》等书稿。裘老说:“只要是需要动脑筋的游戏我都喜欢。除了象棋,别的游戏我老伴也非常喜欢。两本书里的所有游戏我都和老伴一起玩过,觉得非常有趣。”不过,这样的书稿现在还没能找到婆家,寄了好几家出版社,却一直没有回音。

  “老伴不在了,我真想让这两本融入了她的感情的书稿能早日面世。”裘老说这话,苍老的脸上有些伤感。    通讯员 严 琦 鲍学红

  本报记者 卢俊和 杨 静

  摄影 唐光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