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9版:每日新闻·亲历
3  4  
PDF 版
· 大桥下的“部落生活”
· 温州驴友绝处求生
· 蝴蝶婚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大桥下,住着一群人,吃喝拉撒都在这里,桥洞就是他们的“家”——
大桥下的“部落生活”
■本报通讯员 章晨
  昨天傍晚,嘉兴市区建银大桥东侧修缮中的月河历史街区,在夕阳下越发显得秀丽,过桥行人不禁驻足欣赏。但此时,一缕青烟从大桥北的西侧升腾而起,接着越来越浓的油烟味便在整座桥上弥漫开来。

  这是附近月河小区的住户每天惯常看到的场景,因为在大桥下,住着一群人,桥洞就是他们在这个城市里的“家”。

  乞丐们的安乐窝

  沿桥西侧的通道绕到运河北岸的桥洞附近,旁边不到10米的距离就是清风阁居民楼。桥洞被一道围墙隔成两边,左边看过去是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小间”,门口用砖垒了两口灶,3个老人正在添柴生火,灶上架着乌黑的油锅,“噼里啪啦”爆出油声,桥上的炊烟就是从此处升腾而起。

  另一 “房”内空无一人,没有任何遮拦,里面摊着10多床发黑的棉被铺盖,锅、碗、菜皮以及葱蒜杂乱地堆放在周围,朝北是一个栅栏隔出清风阁居民的车库。栅栏上满满地挂着塑料瓶、旧毛巾以及破烂衣裤。

  离这里最近的小区住户方阿姨说:“我2002年拆迁搬到这边时,桥洞下就住了好多乞丐。到现在已经聚集20个左右了吧。早上5点多就会被他们吵醒,6点左右他们集体出发去附近的街区乞讨,下午4点半到5点会有人回来负责烧饭,吃完饭再继续讨。晚上11点左右,我们要休息了,他们倒是热热闹闹地都回来了。吃、住、睡都在桥洞里,在河岸边随地方便,夏天还跑到河里洗澡。点火烧饭油烟大,旁边就是停汽车的地方,存在消防隐患。居民意见都很大,社区、城管也为此来整治过好多次,但是过段时间他们就又都‘搬回来’了。”

  打工者的“集体宿舍”

  这里除了乞丐聚集,还住着许多打工的人。这些人的“宿舍”比乞丐的“房间”要整洁很多。竹篱、塑料布加上砖墙,在桥洞下围筑成两大一小三个空间,两大间分别放着六七个上下铺,床上铺盖齐整,顶上还有一盏电灯。外面的小间内放着桌椅以及一口锅灶。打工者老陈说:“这里住着近30个民工,都是负责造外月河护岸的,之前大家都被安排住在中基路街区的老房子里,但是过完年后,历史街区开始修整不能住人了,于是包工头就安排大家住附近的桥洞了。里面围起来不受风吹雨淋的,其实跟房子差不多,就是睡觉时有点吵。”

  拾荒者老田的“水阁”

  一个戴着破旧鸭舌帽的中年男子走进桥洞,打工者们很熟地叫他:“老田!”36岁的河南人老田听说沿海一代富裕,过了年就到嘉兴拾破烂来了。“一个月可以卖300元,比老家强多了!而且住在桥洞下又不用花钱。”老田指着一个紧靠着打工者“宿舍”的棚说,这是他的“水阁”。“水阁”的四分之一靠两根竹竿撑在水里,外面包着发烂的草席,让人不禁为它的安全性捏把汗,老田还在岸和桥墩中间架了两根细细的竹竿当桥,桥墩上的空地就是他的“厨房”,上面放着一口锅和几个酒瓶。“水阁”下的河水里满是生活垃圾,定睛一看,一只老鼠从垃圾里游了出来……

  管理整治有难度

  对于这批桥下部落,嘉兴新嘉街道城管办的工作人员表示,除了影响市容,大桥的桥洞根本不具备居住的条件,但是因为对流浪乞讨人员现行收容遣送制度强调自愿,给管理整治带来难度。负责月河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工作的嘉兴古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负责人表示,打工者的住宿管理是由其相关施工单位负责的,这个工程很快结束后就会搬走,如果他们现在对住宿条件不满,公司马上会出面给他们重新安排住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