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大讲堂
3  4  
PDF 版
· 胡晓明:江南文化,一口挖不到底的井
· 胡晓明:江南文化,一口挖不到底的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胡晓明:江南文化,一口挖不到底的井


  江南文化的缺点

  江南文化当然是有缺点的。我今天主要唱赞歌,“鼓吹”一下江南文化的好处。但是,首先讲我个人认为的江南文化的缺点。

  顾炎武在《日知录》当中有一条札记“南北风化之失”早就批评过:“江南之士,轻薄奢侈,梁陈诸帝之遗风也。”因为江南这个地方太好了,得天独厚,让人觉得非常舒服;人舒服了之后就会变得懒一点。这个是从历史上看江南文化的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缺点是单面化、片面化,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往而不返”。

  我觉得江南文化和任何文化一样都有问题,都有一些负面的东西。就目前来看,有一个遗憾是有人讲到的江南文化只有两种形象:一个是商家的形象,一个是企业家的形象,缺少文化人的形象。所以,我今天多讲文化的江南。

  江南文化有三座高峰

  用一句话来概括江南文化的特点,就是“把学问融化为美”。“学问”这两个字包含了真、善。把学问融化为美是江南文化的一个特点,而且是江南文化当中一个比较有深度的特点,接下来我就证明这个观点。

  从历史上来看,江南文化的发展有三座高峰。

  第一座高峰是六朝时代以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为中心的高峰。

  第二座高峰是宋元时代以杭州为中心的高峰。

  第三座高峰是明清及近代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高峰。

  江南文化的历史就是由这三座高峰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文化成果、文化人物来形成的。

  六朝的江南文化

  东晋时晋室南迁、衣冠南渡。在其270年的时间里,我们可以从人物、书以及重要的文化成果来做一个简单的证明。

  谈到六朝时代的江南,我们知道的思想家有范缜、陶渊明、鲍敬言。鲍敬言是第一个在中国提出“无君论”的;范缜是中国最早提出“无神论”的。这非常有意义。追求自由是江南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

  这个时期我们就必然要提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诗人、思想家陶渊明。陈寅恪先生说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思想家,他的桃花源,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压迫和剥削,完全是一个自由的天堂;追求的是自由、劳动、平等、真诚、淳厚以及诗书文化等价值。他提出了新自然论,既吸收了道家的学说,又吸收了佛教的学说,同时又吸收了儒家的学说,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没有南方的山山水水,就不可能孕育出陶渊明。

  南朝三书与西湖山水

  南朝有三本经典名著:《昭明文选》、《文心雕龙》和《世说新语》。这三本书只能够产生在江南大地。这三本书都是崇尚美的创意,崇尚美的才情,崇尚以美为中心的世界。

  《世说新语》主张和创造的是一种风流潇洒的人为中心的世界。《世说新语》里有一个故事讲一个叫桓子野的人。这个人有一个奇怪的特点,“每闻清歌,辄唤奈何。”他一旦听到野外有人唱歌,他就要哭,就说“怎么办?怎么办?”他对美有一种发自生命根源之处的爱。

  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小国的国君,他的夫人非常恨他,因为他喜欢小妾。结果,这个夫人就伙同她的弟弟要把国君杀掉。但是,当这个夫人的兄弟冲进国君住的卧室的时候,他的刀一下子掉地上了。因为他看到一副图景:有一个女子,乌黑的长发垂地,并且长得非常美,他被这个美景震惊了。他的暴力完全被化解了,从而化干戈为玉帛。

  六朝就是这样一个以“美”为中心的时代。“美”在这个时候也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昭明文选》和《文心雕龙》都有非常多精彩的创作,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昭明文选》是以文采为中心的文章之美。《昭明文选》提供了非常多的文章。昭明太子把很多文章以类似排行榜的方式选到一部集子里,让这些文章永垂不朽;《文心雕龙》则是以儒学、史学、子学和佛道为中心的文化心灵之美,认为人的文化心灵非常重要,这个就是《文心雕龙》的意义。

  这三本书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昭明文选》,就好比西湖风景当中只有山水之美而缺少亭台楼阁和楹联;如果没有《文心雕龙》,就相当于西湖四周缺少了群山,就像西湖边没有凤凰山,没有吴山,只有水;如果没有《世说新语》,那么就是西湖的山水之中没有了玉树临风的人物,那种飘逸、潇洒的人物。这三本书是文化江南的核心价值意义。

  气韵生动与汉字结构

  我们讲六朝时代的江南文化,不能不讲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上海的博物馆里近来有二王的书法在展出,其中经常有一个词在用——“气韵生动”。我看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就被这个“气韵生动”深深笼罩着。

  二王的书法代表是行书。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我个人认为,行书是又知性又感性,又放松又收紧,又有精神性又比较随意,具刚性又具柔性,又客观又主观。行书是中国文化当中一个非常恰到好处的结构,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秘密。

  曾国藩对中国的书法有一个评价,他说中国的书法好在间架上,上下左右,顾盼有情,像人一样有生命,生命之间,有感应。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二王的书法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意义。这个文化不走极端,是中庸的,具有中国文化的韵律。江南文化创造了二王的书法,这说明江南文化里面有一种生命,这个生命值得我们好好想想。这就是我讲的以六朝为中心的江南文化。

  西湖十景隐含五个对子

  我十多年前看过一本书,叫《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里面有一段文字说,即使失掉北方之后,宋代依然繁华,它的南部领土比古老的北部心脏地带生产更加发达。人口继增,贸易与工业兴旺,首都杭州无可置疑地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大意)

  当时的杭州是很先进的。比如说它的商业、金融业、纸币……我们知道,《清明上河图》中画的汴京,十分繁华,店铺很多,你要知道,那时杭州的店铺大概比汴京还要多。

  再举一个例子,杭州到处都有乾隆皇帝题的字。乾隆皇帝下江南,是因为他成了江南文化的一个最大的“俘虏”。乾隆皇帝放弃了他自家的文化传统,全身心地变成了一个江南文化的最大的“FANS”。他写的那么多诗歌,他的话语系统全部是我们江南文化的。

  我觉得西湖十景中隐含着五个对子:春对秋,夏对冬,还有就是儒家、道家和佛家。苏堤春晓是春天,平湖秋月是秋天;曲院风荷对断桥残雪正是夏对冬;柳浪闻莺和花港观鱼有儒家的思想,因为《中庸》里面有一个说法叫“鸢飞鱼跃”,上天看鸟飞,入地看鱼潜,这是儒家对君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上下察也”。这里面是儒家的结构;三潭映月对双峰插云,道家用得最多的意象即“云”和“月”,这个就是道家的结构。南屏晚钟对雷峰夕照,这个是佛家的结构。

  为什么我们讲这个东西,因为我有一个看法,就是江南文化不仅仅是自然山水之美,更有深厚的人文内涵。

  宋瓷是江南文化的代表

  宋代的瓷器超过了明清时代的大青花瓷,超过了唐三彩。

  代表北方黄河文化的典型的工艺品是唐三彩。鲜艳的色彩浪漫地挥动着,充满着激情,而且很神秘。但代表中国文化的瓷器是宋瓷。它典型的特征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质地细腻,釉色柔和,有象牙、乳玉之美。在强光下,它不反射,却能在吸收了强光之后,从里面一点点发出幽光。

  我认为瓷器不仅有美学的意义,还有一个文化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一种江南文化的特点。

  江南文化的特点就是把一种学养的东西深深地涵在里面,一点一点表现出来,而不是一下子表现出来。江南文化是非常具有沉潜性,含蓄性的。像老龙井的三棵树、辩才法师,都有它们的故事,要细心体会。

  江南文化的特点就是深厚含藏,而且有一种很神秘的东西。我讲的瓷器有三个特点:清明的书卷气的理性;平和冲淡的人性;天地宇宙的灵性。这三个特点就是我们江南文化的特点。

  龙井水的文化含义

  晚明侨寓杭州的张岱写过一篇文章叫《闵老子茶》。这个闵老子喝茶讲究用好水。怎么个讲究法呢:说取水要让“水体不劳”、“水体不熟”。相比之下我们今天太粗糙了,水都是用塑料瓶子装的,一晃一晃的,不要说“劳”与“熟”,水都已经摔伤了。

  再举一个例子,老龙井的水很好,矿物含量适中,品质极为纯正。但是,古人其实正有自己非科学的一种解释。我在做辩才法师的年谱时,发现一条材料,是辩才法师对秦观解释老龙井的泉水为什么好。秦观写道:法师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之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诸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

  龙井处于西湖与钱塘江的之间,却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既不受过于阴性的环境所熏染,也不受过于刚性的环境所压迫,今天看来也不失为一种文化思想的参照。

  苏州是江南文化的发源地

  我写过一篇文章,是关于苏州是江南文化的发源地的。苏州有一个墓地,叫“江南第一墓”。十多年前我去看那个墓的时候还很荒凉的,今天那个地方香火很盛。类似于老子的一个理念:“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提到苏州,最深刻的印象是苏州园林。最早的时候,园林的主人就是做官的人,从政治的权力中心退下来之后,想在自己的家里搞一个小天地,在自己家里享有山川万物,于是干脆就在自己家里造山水了,“化天下为庭院,揽万物于掌中”,这就是苏州园林的特点。

  苏州还有一个充满特点的文化是昆曲。如果说书法是音乐化的文字,那么昆曲则是文字化的音乐。昆曲是人文化的歌剧;没有文化、没有诗歌就没有昆曲。江南文化很深厚的特点就是如何把学问融化为美、融化为美的创造。

  有一段时间,苏州居然可以引领江南的时尚文化。这是为什么?因为苏州状元多,读书人多。著名史学家商衍鎏写有《清代科举考试述略》,书中做了关于江南文化科举“首选”的统计。统计的时间范围是从清代的顺治到光绪两百多年间,江苏出状元、探花的一共是184人,浙江137人,江浙两省相加是321人。这个数字是直隶、顺天、河南等中原地区相加的近十倍。在这个数字对比中,已经从一个方面说明清时代的江南文化,远远取代中原而成为文化中心。

  从文化中心的意义上来理解江南文化就非常有意思,超越了商业化、时尚化的江南,有非常重要的思想,有非常重要的人物,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出产了王阳明、刘宗周、黄宗羲、顾炎武、戴震等第一流的思想家,还有章太炎、陈独秀、鲁迅、蔡元培等等。

  而且江南文化非常有深度,这个深度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会提问题。比如说王国维和李叔同,这两个人都是江南文化的佼佼者,他们两个人都提了问题,并成为了江南文化之谜。李叔同在事业巅峰的时候,在虎跑出家当了和尚。难道是没有学问的美,安顿不了他的灵魂?王国维也是在事业巅峰的时候跳湖自尽。他一生都挣扎于可信与可爱、求真与求美之间,最终失败?这其实都是江南文化的谜。

  江南文化的深度,至今依然是一口挖不到底的深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