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汹涌的海宁潮,为人们送来了刚正不阿、百折不挠的钱江女儿陈学昭。陈学昭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成长起来的革命文学家,从1924年发表第一篇作品《我所希望的新妇女》,直到1991年85岁去世前的封笔之作《可贵的痕迹》,长达六十七年的创作生涯,共为世人留下了近三百万字的著作。这浩浩荡荡数百万字的著作,生动真切地展现了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历尽坎坷沧桑,为实现自我、追求真理、探索人生真谛的心路历程。
陈学昭以她的文采和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这些热爱她的人,尽管她已经远离这个世界,但她那美丽的文字和她的人生格言是支持我们勇敢面对人生的力量,使我们充满建设美好生活的激情。我们纪念陈学昭百年诞辰,更主要的是学习她的精神,抒发对她的敬仰之情,为建设她的美丽家乡而出力。
发扬她“工作着是美丽的”精神,为建设家乡努力工作。现在从电视节目中、书中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人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工作着、生活着、学习着是美丽的”。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末,陈学昭就有一本小说是以这句话命名的。那是在1946年,陈学昭动笔写作《工作着是美丽的》,直到1948年底完成了上卷。1965年以前,又断断续续写第二部,中间经过多少波折,陈学昭把满头的黑发都写白了,终于在1979年,两卷才得以合出。这部四十多万字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所记叙的是陈学昭本人的生活经历,无论是跋涉旅途,还是客居异国,或是归国之后,她总是勤奋学习,勤奋写作。她的这种对工作孜孜不倦,不辞辛劳的精神,始终激励着家乡人民树立并保持“工作着是美丽的”的精神状态,去建设好她的美丽家乡。
树立她“生存着必奋斗”的信念,大力弘扬“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多年来,陈学昭一直过着艰难的生活,但她还是以坚韧的毅力,完成了《工作着是美丽的》下卷写作,在1979年出版。尽管人生旅途上她受过无数次打击,但她在艺术上、政治上,在一切行动中坚持向上向前,始终恪守“生存着必奋斗”的信念,顽强战斗与写作。陈学昭坚信“幸福仅存于成功,而成功即为前进”的生活、生存理念,更是我们“猛进如潮”海宁精神的生动体现。
学习她深入工农进行创作的作风,切实加强文艺队伍建设。作为作家,陈学昭有一种极宝贵的精神——就是向下,在劳动人民中间深深扎根。解放后,陈学昭担任了全国政协特约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但她始终不脱离实际,参加农村基层工作,结交许多农民朋友。《土地》和《春茶》便是从这泥土中长出的果实。在陈学昭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之际,海宁市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并在广大文艺工作者中深入开展学习陈学昭的活动。
(作者系中共海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