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生命
3  4  
PDF 版
· ■来电实录
· 考试一来,肚子就痛
· 15分钟服务圈价廉方便
· “Game over!” 真的一切都结束了吗?
· ■健康短消息
· 博客名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Game over!” 真的一切都结束了吗?
  弹指间,我从刚刚学校毕业的住院医生,熬上了副主任医生的位置。我再也不会像刚工作时,会为一个病人的死亡,难过好几天。也许,在面临了这太多的一切后,我的神经开始麻木了。可前几天一件事,好像一把通电的刀,狠狠刺了我一下,使我近乎麻木的神经上又有了抽搐的感觉。

  那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又轮到我值夜班。在处理了一个又一个的急诊病人后,我刚想坐下来喝点茶, 120急救车又呼拉呼拉地来了。

  急救人员匆匆从车上抬下一个病人。我一看,是个小男孩,最多大约七八岁左右,脸色灰暗,没有一丝血气,额上一条伤痕,有少许血迹,已经结痂了。120急救人员告诉我,这个小男孩在河边溺水,发现时可能已经好长时间了,但还是赶紧送来,看还有没有一丝希望。他爸爸是外地民工,在杭州建筑工地干活,已经通知了,可能马上赶过来。

  马上组织抢救。我一声令下,抢救小组就忙开了。没有呼吸,没有心跳,没有血压。马上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病人心跳自主呼吸依旧没有恢复,血压测不到,并且神智意识丧失,双瞳孔散大,心电检测呈一条直线,各种反射已经消失。我一看时间,抢救已经持续了整整30分钟。医学知识告诉我,大脑缺血时间超过8分钟,临床上为不可逆的脑死亡了。病人已经脑死亡了。

  “Game over。” 我下达了放弃抢救的医嘱。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也是为了松弛一下抢救组医务人员绷紧的神经,“Game over”已经是我们抢救小组约定俗成的医嘱了。它意味着病人已经死亡,医生放弃抢救,也就是说抢救工作到此为止了。

  抢救小组的成员都陆续离开了,抢救室一下子又有种空空荡荡的感觉,只剩下抢救床上躺着的小男孩冰冷的尸体。

  吩咐手下的医生填写抢救记录、死亡报告和死亡报卡,通知家属。我又回到我的办公室。在我们全省数一数二的大医院的急诊抢救室,死一两个病人,这太平常了,已经对我不会有太大的刺激,充其量不过增加点忧闷的心情罢了。

  过了一会儿,我注意到一个刚刚轮转到我科的实习护士,进进出出抢救室好几趟。我特意留意观察了一下。只见她轻轻地把小男孩从不舒服抢救姿态摆平,细心地拔除了气管插管,静脉输液留置管,剥除了小男孩胸壁上的心电监测电极片。再用热水仔细擦去小男孩嘴边的呕吐物和额上的血迹,然后拿了条厚厚的床单,盖在小男孩的身上。

  对她来说,也许她是在完成带教老师交给她的尸体护理的任务,可她却做得那么有感情。我知道,她在做的,绝对不是常规的尸体护理,而是在照料一个睡着了的小男孩。她不想让伤心的小男孩的父亲,看到小男孩痛苦的模样,她想让悲痛欲绝的父亲知道,小男孩虽然死了,可却死得很安详。

  突然间,我的喉头一哽,有种想哭的感觉。我又仿佛有了我刚刚从学校毕业行医的感觉。

  “Game over。” Game真的 over 了吗?

  陈氏处方:也许从单纯的临床医疗行为来讲,治疗结束了,Game 也就 over。可我们面临的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病人,我们还必须面临病人背后的家庭和社会。医生治病人,和机械师修机器是完全两码事。机器修坏了可以重来,可我们不行。机器没有父母,机械师和机器也不可能发生真正的感情。我们老是在讲,病人的模式,必须从生物人转换成社会人,可我们的医务人员已经主动适应这种转换了吗?我们每天在抱怨病人和家属的不配合、不理解,可我们是不是应该更主动理解病人和家属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