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医学专家提醒家长们要对孩子的身高给予充分的关注。
近日,浙江省儿童医院专门为家长举办了一场“儿童生长发育”讲座,内容涉及小儿生长发育、矮个子治疗,儿童性早熟及小儿肥胖症防治等有关问题。
记者看到,有的家长满怀希望带着孩子来到现场,希望能够找到长高的秘方,但是医生却非常遗憾地告诉他们,孩子的终身身高可能不太理想。
家长究竟应该怎样在春季为孩子助长?省儿童医院的内分泌科专家梁黎主任医师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案例。
身高(厘米)=年龄×7+77
究竟怎样才算是矮身材,梁黎主任提供了这样一个公式,2~12周岁孩子的正常身高一般是:身高(厘米)=年龄×7+77,当然,性别不同将会使身高有所差异。
通俗的说,如果将100个同性别、同年龄的孩子,由高到低排成队,那么排在最后3名的即为矮身材。
对于比较常见的非疾病性的身材矮小,梁黎主任开出的治疗方案就是10个字:营养、运动、睡眠、防治疾病。
其实,许多孩子的生长激素正常,但是由于出生时偏矮,导致身高始终低于正常人。这时,家长要给孩子充足的营养,包括蛋白质、钙、锌等人体重要细胞组成成分。
其实,多参加体育运动尤其是长期锻炼能促进人体自身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也就能长得更高。
第三,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生长激素是脉冲式分泌的,分泌高峰往往在晚上深睡眠时出现。
但是,梁黎主任特别提出,在这部分天生偏矮的孩子中,大约有30%的人到了青春期始终未出现“追赶生长”现象,结果导致成年时身高仍然矮小,因此就需要及时进行增高治疗。
关注两个“黄金”生长期
当家长发现孩子可能存在身高问题时,必须马上带孩子去儿科、内分泌科就诊,而不是继续观察,否则很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期。
一般来说,医生需要通过全面的体格检查、骨龄检查以及验血化验,来最终确定孩子是否患有身材矮小,并尽量明确病因。
骨龄检查是用X线拍摄孩子的左手和手腕,看骨头的年龄,因为其与身高密切相关。正常孩子的骨龄和实际年龄相差不超过一年,如相差过多,无论骨龄比实际年龄大还是小,都属于不正常现象,若骨龄片提示骨骺已闭合,说明骨不会再生长,身材矮小已成定局。
特别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一定要抓住孩子的两个黄金生长期。
一个是婴儿期。正常新生儿的平均身长为50厘米,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厘米,后半年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周岁时达75厘米;2周岁可达85厘米。
还有一个是青春期。一般来讲,女孩从9岁或11岁开始,男孩从13或15岁,青春期的孩子身高每年可增加7至9厘米,少数人可达10至12厘米;16岁以后,发育逐渐成熟,骨骼开始钙化,增高减缓。
梁黎主任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病历:一个10岁的女孩,近两年来总共才长高了7个厘米,原来与她个头差不多的同学,现在都比她高了。
再一细问,女孩的母亲说,两年前他们夫妻离婚以后,女儿一直跟着她生活,由于平时很忙,很少在家陪女儿,所以女儿经常一个人在家发呆,或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梁黎主任说,孩子的正常发育除需足够的营养和休息外,还需要父母和家庭的关心爱护。如果孩子心理受到创伤,可能会使体内生长激素分泌功能低下,造成生长缓慢而矮小。这类孩子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性格孤僻或易发脾气,骨龄落后,血生长激素水平低下。当不良环境因素消退后,又可恢复正常的生长。
因此,为使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如果孩子在某个阶段,突然体重增加太快,甚至出现一些青春期的身体特征,那么家长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去就诊。
梁黎主任在门诊时接待过这样一个病例,9岁的小姑娘琳琳身高已达1.4米,体型也偏胖,虽然才读小学三年级,但她却看上去像初中生。
据说,琳琳经常跟着父母出去吃大餐,鱼虾蟹鳗鳖不说,蛋白粉等保健品也不少吃。
医生估计她的最终身高只能在1.52米左右。
今天,孩子的性早熟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很多性早熟的孩子,虽然当时的身高并不矮,但他们的骨龄已超前,而且性激素提前大量分泌,使骨骺提前闭合,导致身高增长过早停止,最终身高普遍矮小。
因此,家长给孩子增加营养,要讲究科学。如优良蛋白质能够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也是增高的关键因素,像动物性食品蛋、肉、鱼、乳类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比较完备,营养价值高,宜多吃;大豆及豆制品的蛋白质也是优质蛋白质,要让孩子经常进食,而且要注意荤素搭配。其次,钙是孩子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矿物质,膳食调配中应有含钙的食品,如奶类、蛋黄、虾皮、牡蛎、芝麻酱、大豆及豆制品。
此外,专家也客观地指出,每个人的身高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千万不能由此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