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2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我想打量浙江精神的哪些亮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纪念钱江晚报创刊20周年 大型人文行动·“走读浙江”系列报道
我想打量浙江精神的哪些亮点
全国文化记者昨激情提问
  在行走中学习

  李多钰:《新京报》副总编

  中午下飞机的时候我就开始“乱花渐欲迷人眼”。对于此次活动,我想首先是学习。浙江人非常务实,我已了解到浙江的许多东西,在行走的过程中我想应该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另外,我还带了礼物过来,是《新京报》最近刚出的几本书:《科举百年》、《中国电影百年》、《最有影响力的书》,这是新锐京派文化代表的书籍。

  浙江精神就像一锅中药

  苏文洋:《北京晚报》评论部主任

  作为记者,我希望带着头脑和眼睛去看浙江。浙江的文气不同于其他地区,这个地方有许多诗人走过,他们中的大部分比如苏轼是失意的时候来的,都带有反叛意味。浙江是有商气的地方,浙江既近水又近山,商气很足;但这个地方的商气又不同于广东。浙江的侠气不同于古燕赵的侠气,比如秋瑾,这个女侠身上体现出来的侠气是不同的。

  浙江精神就像一锅中药,把文气、商气、侠气等加在一起熬,能熬出什么东西?我希望在这次“看浙江”活动中能有个答案。

  研究地域文化是新的课题

  何龙:《羊城晚报》文艺部主任

  广东目前也在建设文化大省,这次来我想看看浙江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过程中是如何做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另外,我想研究一下在媒介和交通已经发达的今天,地域文化还能占到多大的比重。现在这个社会没有“十八相送”,只有十八秒相送,已经不是诗化的社会。在此背景下,研究地域精神是新的课题,应该研究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抱着学习的态度

  陆少平:《生活报》文艺部主任

  参加这次活动,我想对浙江的文化遗迹、人文地理等进行文化采风。这段时间黑龙江的各界人士来浙江学习、交流了好多次,我想我今天来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

  对杭州的动漫产业感兴趣

  赵继红:《大河报》文艺部主任

  对杭州这个城市我已是非常熟悉。此次活动我对杭州的动漫产业最感兴趣,因为郑州没有动漫的产业支持。活动期间,我想到郭羽的“天畅”去参观一下,好好研究一下杭州的动漫产业。

  浙江商人太厉害了

  左蚬文:《楚天都市报》科教文卫部主任

  浙江商人太厉害了。一个省的商人这么厉害,一定有它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原因。所以说,这次我是带着学习和疑问来的。湖北和浙江在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都是差不多的,但为什么在商业领域,湖北输出更多的是劳务,而浙江输出的更多的是商人?

  百闻不如一见

  喻华龙:《南昌晚报》副总编

  在来杭州之前,我看过一些材料,对温州精神有一些初步的印象,比如说为了生存,敢创敢冒险的精神;抱团协作,落地生根,与当地文化高度融合的精神;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永不满足的精神。但所有这些都只是通过文字的认识,而这次“走读浙江”是一个亲身观察和体验浙江精神、浙江文化的机会。

  探求浙江商人的创富秘诀

  常朝晖:《金陵晚报》文化副刊主任

  1988年8月8日,杭州遭遇了一次大台风,那天我正好在杭州。我看到很多杭州人走上街头义务扶树,这样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细节中,展现了浙江人的精神。

  相比之下,南京人朴实,而浙江人务实精明。现在,南京一些大的餐馆酒店大多被浙江人包了,浙江商人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让我们非常敬佩。在这次“走读”中,我希望能看到浙江人对文化的坚守,同时想探求浙江商人的创富秘诀。

  将文化和谐融进现代生活

  陈金山:《扬子晚报》文化部副主任

  浙江和江苏在历史上分属“吴”、“越”文化,虽然吴越出现过争霸,但这个竞争不是两个文明之争。它们有差异性,但总体比较接近。江苏作家陆文夫曾经这样总结过越文化的特点:越文化并不是像其他文化那样,埋在土里,关在门里,而是非常和谐地融合进现代生活,而且对现代生活,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生活的影响非常大。

  走得远,读得更好

  蒲广平:《兰州晚报》文体中心主任

  从浮尘满天的兰州来到杭州,感觉像是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我对浙江有比较近距离的了解,是因为我儿子两年前大学毕业到了杭州工作。因此我对浙江有了更多的关注。我还订了一份《钱江晚报》,他告诉我浙江的文化味很浓。

  我觉得对浙江的“走读”非常好,走得远,就能读得更好。这个活动提供了一个东西互动,南北交流的机会,这样的交流有小文化的交流,也有包括大文化的交流。

  看看文化和商业的融合

  陈彦慧:《燕赵都市报》文艺部主任

  浙江原来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传统文化渊源深厚的地方;现在浙江给人的印象又加了一条,是一个善于做生意的地方。浙江商人在全国已经成为一大现象,在此影响下,河北现在提出并全力打造“冀商”新概念。浙江文化做到了文化和商业互相融合。

  寻找浙江文化新印象

  李怀宇:《南方都市报》记者

  对浙江的了解来自课本和印象,从白居易、苏东坡到陆游;从鲁迅、周作人到郁达夫;从黄宾虹、林风眠、陆俨少,到吴昌硕;也来自楼外楼的东坡肉和绍兴的花雕酒。希望通过这次“走读”能够在传统文化精神之外,找到新的浙江文化印象和创造。

  探求浙江商人成功之道

  官毅:《重庆晚报》记者

  杭州对我来说很亲切,亲切之一是它和重庆、成都的城市风格有点相似之处。亲切之二是我的外公是浙江台州人,而且也是做生意的,算是浙江商人。所以这次有机会来浙江,除了想寻找这两种亲切,也想寻找这背后的成因。

  这次可以充分了解浙江

  张宇:《齐鲁晚报》编辑

  我从山东来,杭州以前来过很多次,每次都是走马观花。但对浙江一直有很好的印象,这次有机会参加走读浙江活动,希望能了解到更多浙江文化特征,了解更细致更具像的浙江精神。

  “走读浙江”我充满期待

  刘杰:《今晚报》驻北京记者站首席记者

  我对此次活动充满期待,对江南文化的灵秀心动不已,像一些古韵盎然的古镇,以前都只出现于梦中。全国各地都有很多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但是没有一个地方像浙江一样,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如此完美。

  浙江人最厉害的是创新

  张晓然:《新民晚报》文化部主任

  浙江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中进步和完美。上海离杭州很近,我觉得现在浙江人最突出的特点是创新的精神,浙江文化也是一种创新的文化。上海的文化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的文化。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发现新的天地,生发出新的力量,这就是文化的生产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