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报》 刘杰
这不是我第一次到浙江,但是我第一次真正开始了解浙江。如果不是这次《钱江晚报》同仁的精心安排和详细讲解,我对浙江的印象还是——开着越野车,驰骋在高速公路上,盛开的油菜花从两边掠过,令我这个北方人兴奋不已。
《钱江晚报》这次组织“全国文化记者走读浙江活动”,车行在杭甬高速上的时候,看到台州旅游的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临海千年府,满街文化人”,我心里羡慕不已。
如果非要说文化的话,我觉得,千百年前吴越百姓的生活创造了今天的浙江文化,而今天的浙江人民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着新的文化,就是“以德服人”。
此行的第一站就在乌镇,从进门开始,我们就看到了一幅水乡百姓的生活图画。高竿船是蚕乡特有的风俗,祈求的是五谷丰登,百姓不愁吃;三白酒坊是喝、宏源泰染坊是穿、江南百床馆是睡、大戏台是百姓娱乐的地方……此外,婚丧嫁娶等风俗无疑给今天的乌镇百姓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百姓在生活中表演着自己,一年5000万元的“票房”,中国电影如果每一部都能像乌镇表演得这样生活、这样精彩,早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绍兴和宁波就不用说了吧,宁波的天一阁里是书多,而绍兴城里是读书的人多,里里外外都透着文化味道。宁波慈城古镇出的名人多,我熟悉的冯骥才就是一个。冯骥才为人和气,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大冯。这次看了大冯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慈城,才知道冯家在当地竟是大户,而古镇的文化内涵竟然也与大冯现今定居的天津老城有些相像。文化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共通的,是用来传承的,大冯现在做的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工作就是这个。这次来浙江之前,大冯在天津大学自己的文学艺术研究院里举办了一次达·芬奇画展,画展展出期间参观者天天排长队等着看。大冯不但亲自讲解,还晚上大半夜地不回家自己看护这些名贵的画作。有这种精神,有这样的浙江人,有这样的民间文化遗产守望者,我们剩下的就是享受文化,享受生活。
说了过去浙江人创造的文化,就不能不说说今天的浙江人创作的新文化。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一家企业,能够像“德力西”和“正泰”这两家企业这样,把“德”放在了企业机器中的核心部位。一个放在了名字里,一个放在员工考核的第一位,能力和业绩在这里不是“老大”。这两家咫尺相邻的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走的是完全两种不同风格的路线,一个是程序严谨的法国大餐,一个是味道浓郁的土著菜品,这现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浙江的新文化没有让浙商专美,手头上的这本《兄弟》就是海盐人余华的作品,我很喜欢,我想书中的李光头就具有浙江人的某些特质——胆大心细重情谊,我准备上床前再回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