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3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天哪,浙江农民真能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全国16家媒体文化记者探班横店
天哪,浙江农民真能想!
  本报横店专电 走入横店影视城的“明清宫苑”,就如同走入了荡气回肠的宫闱故事,走入了艺术和现实交叠的多维空间,走入了文化和经济良性互动的交点。全国文化记者的脚步在“明清宫苑”的石板路上清晰回响,也声声敲打出好奇的节拍。

  巍峨森严的红色宫墙,飞檐走壁的皇家气度,精致美观的雕刻图案……按北京故宫原型“拷贝”的“明清宫苑”,以蔚为壮观的皇家气度征服了老记们。“精彩,猛然觉得又在逛故宫。”《北京晚报》的苏文洋主任最有发言权了。

  “零场租”的高明

  太和殿前的广场上铺满耀眼的金黄绢花,老谋子的新片《满城尽带黄金甲》正在布景,民工们忙着往宫墙和圆柱上贴金色的花卉图形。太和殿内,电视剧《张居正》正在紧张地拍摄,梅婷和唐国强正在镁光灯下演绎爱恨情仇。没走几步路,就撞到那么多“猛料”,文化记者们双眼放光,相机嚓嚓作响,口中问个不停。

  “我是福建人,喜欢上镜头。横店名声在外,就跟老乡来了,觉得当群众演员很有意思。”一位身着宫廷乐师服饰的“横漂一族”被记者们逮住了,笑得很腼腆,“每天的报酬从50元到200元不等,我很满足。”

  对比一下,在故宫拍片的场租费是每小时上万元,而在“明清宫苑”的场租却是免费的。“难怪名导、名片和明星云集,成本低呀!”《大河报》文艺部主任赵继红很有感触,“不收场租,就像西湖边不收公园门票一样,用小钱‘套’了大钱,用人气聚集财气。”

  剧组人员吃喝住行,布景装修需求发达,“横漂一族”人数众多,旅游者纷拥而至,商机频现,经济腾飞。横店集团去年的销售总额是147.5亿元,营业收入3亿元,吸引游客300万人次。“文化和经济结合得如此完美,浙江人真的很高明。”文化记者们说。

  浙江人的文化想象力

  《雍正王朝》、《金枝玉孽》、《乔家大院》等名剧诞生在“明清宫苑”,而在古朴庄重的“秦王宫”则产生了《荆柯刺秦王》、《英雄》、《无极》等宏篇巨制。“旧旧的感觉很有古风秦韵。”大家对充满想像力的“秦王宫”很欣赏。《无极》中的“龙首凤身”、 《英雄》中的马车,都成为大家玩味的经典。“这也是横店留下的一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源,把有价值的都留下,把它们的效用发挥到极致,这就是浙江人。”

  步步都是文化和经济的良性互动。在“香港街”观看火爆的“怒海争锋”表演,行走在立体的“清明上河图”中,全国文化记者被浙江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叫绝。目前,横店集团已经建成13个影视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的现代化摄影棚,累计投入30亿元资金。

  红军万里长征所经历的“坐标”浓缩在“红军长征博览城”,“乌江”、“大渡河”、“草地”以及大片“雪山”历历在目,给了大家极强烈的视觉冲击;“国防教育科技园”中的巍峨耸立的“神五”模型,衍生出的豪情和振奋力量,让《扬子晚报》文艺部主任陈金山由衷感叹:“浙江人真能想真敢想!”

  “百工之乡”、“建筑之乡”的东阳善长技工,但丘陵遍布,自然资源并不丰富。横店人在白土上赤手空拳经营出大气魄和大手笔的文化产业,辐射出巨大的人文和经济能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背后是创新和开拓的精神气质在散发光彩。“我们很快要在‘红军长征博览城’上开挖‘地道战’中的纵横交错的地道,让人们到这里来感受与日寇斗智斗勇的感觉。”陪同的横店集团新闻中心副主任施卫东很自豪地说。

  集中太多的浪漫元素的横店,又将这些浪漫生成为经济的原动力,文化和经济的交互促进在这里演绎到极致。

  本报记者 陈 桔 摄影 陶玉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