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3版:天下·现场
3  4  
PDF 版
· 此痛绵绵无绝期
· 确保核安全 战胜核恐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世界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
此痛绵绵无绝期
  乌克兰民众26日在多地举行活动,纪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0周年。人们脸上的泪水、手中的蜡烛、红色康乃馨提醒着,尽管那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惨重的灾难已过去多年,但却依旧刻骨铭心,让世人心存余悸,其遗祸还在影响着千百万人。

  警报拉响

  当天凌晨,在首都基辅以及为安置切尔诺贝利城撤离人员所兴建的斯拉武季奇镇,数百人手持蜡烛和红色康乃馨参加了悼念活动。凌晨1时23分,一声尖利的警报声划破夜空,人们的思绪顿时被带回到20年前那黑暗的一刻,那正是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的确切时间。

  参加纪念活动的人们来到树立在斯拉武季奇镇上的一座纪念碑前。“我认识所有这些人,”59岁的尼古拉·里亚布什金抹着眼泪、指着纪念碑上参加救援而罹难的消防队员的照片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的那天晚上,里亚布什金在执勤,但侥幸活了下来。里亚布什金说:“我来看望他们,并祈求他们的宽恕。或许,我们都应该为这起事故的发生受到指责。”

  痛苦回忆

  康斯坦丁·索科洛夫曾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工作人员,这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基辅举行的悼念仪式上说:“我的朋友们在我眼前慢慢死去……我努力不去回忆,那太可怕了。”因患咽喉癌和唇癌,他的声音显得有些嘶哑。

  尼古拉·马雷舍夫现年66岁,在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时,他正在1号反应堆的控制室工作。他回忆说,当时灯忽明忽暗,屋子也在摇晃。

  马雷舍夫等人受命去摧毁4号反应堆,当他们抵达后,已在那里的同事让他们逃命。“他们告诉我们,‘我们已经死了,快走开’。”

  那场灾难让瓦连京娜·阿布拉莫维奇失去了家园。当时,她住在普里皮亚季镇,那里住的绝大部分人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爆炸发生后,她和丈夫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儿子被迫撤离,首先撤到邻近的村庄,然后又到了亲戚家。由于是紧急疏散,他们什么东西都没带。

  “我每天都看电视,期盼听到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去,当他们说我们永远不能再回去后,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们感觉被抛弃了,没有人需要我们,”阿布拉莫维奇说。

  悼念仪式结束后,人们被邀请到一个大帐篷饮伏特加酒,那是乌克兰悼念亡者的传统。

  影响犹存

  午夜过后,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出现在基辅著名的 “切尔诺贝利教堂”,每年幸存者都会在这里举行切尔诺贝利核泄露纪念活动。当天,尤先科等政要在“切尔诺贝利教堂”前献上了一个大大的玫瑰花环。尤先科还承诺说,将确保永远不会再发生类似的灾难。

  据悉,26日晚些时候,尤先科还要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周围30公里的“核隔离区”视察。他此前呼吁外界给予乌克兰财政上的支持,以便政府在当年发生爆炸的4号核反应堆周围新建一个1.8万吨钢结构的“掩体”,以代替旧有的密封装置。

  乌克兰卫生部26日发表声明说,在8个乌克兰城市和2100个村庄内,大约234万人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患上疾病。

  乌克兰议会当天举行了关于20年前那场灾难的特别会议。乌议长弗拉基米尔·利特温在会议上说:“我们今天举行那场事故的纪念活动,很不幸,我们还不能说我们已经摆脱了切尔诺贝利……超过一代人的时间内,它还要和乌克兰人民在一起。”

  乌能源部副部长表示,能源部最重要的任务是想尽办法帮助那些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人,让他们的生活健康、安全有保障。

  马 震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