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捐助是没有国界的,况且我们现在是在杭州读书的外国留学生,我们班同学早上展开讨论,自己先捐点钱,然后再在其他同学中宣传。”昨天,浙江大学德国留学生朱伟欣等4位留学生赶到本报生命工作室,为外乡母亲潘菊兰(本报4月26日、27日生命版连续报道)捐款治病。
●留学生详说各国爱心援助
朱伟欣来到本报生命工作室,在请求转交给医院医药费时说,“昨天我们就看到报纸了,因为没看到救助账号和潘菊兰的电话等联系方式,干脆和同学一起把钱送来了。”朱伟欣是德国华侨,中文很流利。他说在德国,也有很多类似的捐助活动,报纸上会留下援助电话,想捐助的人只要拨通这个号码,电话公司会自动将5欧元的电话费转入受捐者的专用账户,而电话是免费拨打的,想多捐的人可以反复拨打。“这个方式非常方便,我以前也打过,尽我所能捐一些钱给需要帮助的人。”
韩国留学生朱秀婷一年前来中国学汉语,她说,在韩国,有专门做慈善捐助的电视频道,如果有自然灾害发生,电视画面的下面会显示慈善机构的账户,人们把钱打到里面就可以。“通常每个人捐10韩元,但捐助的人很多,积累在一起就很多了。”日本留学生神原良文也说,日本还会有一些网址公布,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捐款。
●市慈善总会公布捐助账号
本报昨日与杭州市慈善总会取得了联系,工作人员说,杭州市慈善总会也有专门的账号接受社会捐助,如果捐款人有定向的受助者,可以在汇款时注明其姓名,保证钱款专用。
杭州市慈善总会的捐助账号:1202022509014400732(开户银行为工商银行凤起路支行),汇款请注明“潘菊兰收”,双休日不接受定向汇款。昨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工会何老师联系本报,表示将把学校老师的1万多元捐款打入这一账户。
昨天下午,潘菊兰的侄子潘祥辉联系本报,说西湖区慈善总会捐助了他们1000元钱。姑姑潘菊兰做工的工厂已经知道了她的病情,厂长不但没有辞退她,还发动了工友捐款。“姑姑非常感谢那些帮助她的人,只要能够度过这一关,等身体恢复之后就可以再出来工作,把原来的债务还上。”潘祥辉说。
本报见习记者 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