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奢侈品网(CCLUXURY)在2005年调查的数据显示,全球奢侈品市场规模已经扩大至1430亿美元,其中中国占全球销售额的12%,日本41%,美国17%,欧洲各国26%。日本的奢侈品消费极度疯狂,也是假货众多的国度,或许这就是对奢侈品的认知度提升过程中带来的副产品——而只有真正了解到奢侈品的精髓,那条制假买假的抛物线才会往下走吧。
欧洲人开始对用假者采取惩罚措施。虽然这个转向,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从不少欧洲人被罚的现状来看,对大牌的虚荣心并非亚洲人特有。只是在亚洲,买假货或许更容易。“杜绝制假源头是关键,但对消费者的引导还是很必要,毕竟有需求才有市场。”业内人士表示,“惩罚买假者是一个办法,因为部分买假的人心知肚明。真正要让人们放弃假冒,更关键是态度的改变。”
“我想,我不会穿假名牌的。”一密友已经放着一条价值1400多元的DIOR手链1年,却一次没戴过,“不是怕被人说成假的,只是觉得,穿戴名牌要与自己的状态相配。”然而这样的消费心态,的确不是大部分人可以达到。
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对奢侈品的定义有四项标准:价值品质、文化历史、高端人气和购买欲求。而品质与文化是核心。从经济学的定义来说,奢侈品是“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比”最高的产品,本身代表了超过一般需求的独特、稀缺的消费品。
国外奢侈品进入中国紧盯的是中国的两类人群:富人和年轻人。但是很多人最终可能在单纯的物质文化中迷失。消费者要从单纯的膜拜而转向领会奢侈品蕴涵的文化,这也是让用假心态消失的最好办法。
业内人士表示,亚洲很多假冒产品的工艺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但假冒产品工艺再精湛,对于奢侈品的文化,却永远难以表达。如果明白这一点,那你身上的假logo,真的毫无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