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视点
3  4  
PDF 版
· 书桌何时不再漂泊 三问“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 是经费问题 还是制度问题
· 公办学校 承担了多少义务
· 谁在阻挡农民工子女上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谁在阻挡农民工子女上学
  记者调查发现,输入地政府在落实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上,还有种种借口,其中突出的有三种:

  其一,城市“免责”说。

  这一看法在过去十分流行,现在仍大有市场。国务院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了“输入地政府为主”的原则,但一些城市干部至今不愿接受。北京一个区的干部对记者说:“农民来京打工的目的是挣钱,子女教育就应放在老家!”

  其二,民办学校“误人子弟说”。

  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大多设施简陋,师资力量弱。一些管理者认为,农民工子女学校安全隐患多,教育质量差,误人子弟,应当取缔。他们指责自办学校越来越多,主要目的是赚钱,违背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

  其三,“进城失控说”。

  一些输入地政府认为,如果城市解决好了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会引发新一轮大规模的“进城潮”,出现失控的城市化局面。

  对上述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树凯认为,一些城市管理者对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有意见、有担心,不难理解。这反映了城乡二元体制背后的深刻矛盾。但以统筹城乡社会和谐进步的科学发展观来看,是非就分明了。

  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北京上学?在京务工的一位河南农民工说:“开始把孩子放在亲戚家,春节回家发现孩子眼神都呆了,原来孩子寄住别人家里饿了不敢要吃的,桌上有肉不敢夹,每顿饭拨一点菜就蹲一边去,很压抑。返城时,孩子哭着要和爸妈一起走,感觉太亏欠孩子感情了。来京后孩子一直失学,最近才进了民办的行知学校。”

  针对一些城市管理者的担心,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吕绍清说,最近两年我们对600多个农民工家庭的实证研究表明,所谓失控的“进城潮”不会出现。因为外出打工者多是低收入户。城市的生存和教育等社会成本是个无形的门槛,能够留下的农民工家庭只能是“有限增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