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云凤 本报通讯员 韩浙
说起崔盐生,可能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个年近七旬的退休老人,这几年来几乎出现在杭州每一场公开听证会上。他那像机关枪似的大嗓门,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崔盐生对每一场听证会都记忆深刻。他自己掐着手指头算了算,从2000年8月26日的第一次听证会起,到2006年2月28日,大大小小的听证会共参加了21场,内容涉及公园门票的收费、居民用电价该不该涨、拆迁户如何安置、民营医院收费问题等。他说,虽然他的嗓门很大,但他清楚个人的力量还是很微弱的。只要能为百姓谋利,哪怕是一分一毫,他都要尽微薄的力量去争取。
建议杭州公园别收门票
1957年,崔盐生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南民族学院当教师。后来,他调回杭州,在一中学教语文。后来,他又转行到杭州机床厂当了一名工程师,这一干,就干到了退休,那年是1998年。
退休后,崔盐生就一直在琢磨如何发挥余热。2000年8月,他从报上获悉,杭州市即将召开《公园管理条例》修改稿的听证会,想参加的市民可以报名。他眼睛一亮:“虽然我不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但我对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还是十分关心的。我当过教师,有一定的口才,我一定要为百姓说话。”于是,他报了名。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听证会。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为了参加这次听证会,大热天的,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各大公园。每到一个公园,他就站在门口,不厌其烦地询问游客对杭州公园门票的想法。不少游客反映,杭州公园的门票太贵。后来在听证会上,他将自己调查到的第一手资料都一一罗列了出来。
他提出,杭州应当降低公园门票,最好不要收门票,这样可以增强杭州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名声,吸引游客来杭州游玩。游客在杭州要吃饭、住宿、购物,可以给杭州带来更大的收益。当时,他的观点受到了部分人的赞同,但也有很多人反对,双方现场辩论,很是热闹。
这第一场听证会让崔盐生大开眼界。他感觉到,听证会拉近了政府和百姓之间的距离,让普通百姓有了一个说话的机会。从那以后,崔盐生便跟听证会结下了缘。几乎杭州的所有听证会,他都要参加,而且每参加必亮开大嗓门痛痛快快地说一通。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要以为参加听证会就是去发发言,为了让自己的观点站住脚,崔盐生每参加一场听证会,事先都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花大量精力收集资料,并进行实地调查。
2004年6月,杭州将举行《浙江省居民用电价格》听证会,崔盐生报名后,四处寻找资料。他发现上海工资比杭州高,而电价却比杭州低。他还在炎热的夏天,挨家挨户征求社区居民、工厂职工的意见。
去年11月,在出租车调价听证会前,他还专门坐出租车去作亲身体验。他不但征求大量身边人的意见,还跑去大众出租车公司调查实情。他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既然是代表老百姓发言的,当然要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想要什么。只有带着老百姓的问题去参加听证会,才能让自己的发言具有说服力,被采纳的可能性才更大。
“备战”下一场听证会
崔盐生说,他现在每天忙忙碌碌的,过得很充实。他自己订了9份报纸,还有不少杂志和书刊,每天光看这些新闻就要花掉好几个小时。同时,他还是8个单位的行风监督员,时不时要到这些单位去转转,或者作暗访,发现问题马上反映。
记者采写这篇稿子时,本以为他退休在家,要采访他不会有什么困难,没想到电话打了好几次,不是占线,就是不在家。家属说,他又到外面开会去了。上哪儿开会?家属也不知道。
崔盐生说,现在他正忙着收集有关煤气、电费、水费价格方面的资料。因为他听说这些价格又要涨价了,所以现在就必须找这方面的资料,开始为下次的听证会做好准备。
2000年7月29日,浙江省第一次立法听证会《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听证会在杭州举行,这也是《立法法》颁行后我国举行的第一次立法听证会。从此以后,浙江历次听证会上,公民强烈的参政议政意识、会场上极度活跃的气氛、人们争先恐后的发言场景、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崔盐生们,对普通公民如何参政议政作了出色注脚,折射出我们的政府在法治建设方面理念与手法的双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