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自称最佩服两人,一是古典自由主义学者弗里德里克·哈耶克,一是哈佛大学的新制度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蒙代尔认为,两位大师都是20世纪独持异见的非主流学者,是特立独行的典范。
哈耶克已于1992年去世,享年92岁。加尔布雷思4月29日晚间在波士顿一家医院辞世,享年97岁。
■高产学者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30日刊出长达8页的文章,回顾了加尔布雷思的生平。文章开头用“打破旧习的经济学家、教师、外交官和无可争辩的自由主义学者”来概括加尔布雷思的一生。文章称赞加尔布雷思是美国“社会的镜子”。
加尔布雷思是高产经济学家,也是经济学史上拥有读者最多的学者之一。终其一生,加尔布雷思共撰写了33本著作。他的著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再复杂的经济学问题,他都能尽量表述得通畅流利。
“他充满令人惊异的想象力,非常有创造性,非常勤奋,”加尔布雷思的老友、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1994年评价说,“他没有一天早晨不在写东西,积累起来数量惊人。”
■“富裕社会”
加尔布雷思著作中的许多表述,甚至构成日常英语的一部分,如“富裕社会”、“传统智慧”、“对抗权力”等。
“富裕社会”也是其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标题。这部1958年问世的专著迫使当时的美国社会重新反省自己的财富价值观。
加尔布雷思在《富裕社会》中一语道破,美国经济固然在制造个人财富,但在教育、道路等公共产品上没有满足公众需求。
《富裕社会》推翻了一直以来主流经济学界的认知前提,即世界上仍充满贫穷和匮乏,从而促使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更侧重于公共产品的投入。
1999年,在“现代图书馆”出版社评选出的20世纪100本最佳非小说英文著作中,《富裕社会》名列第46。
■影响深远
在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的漫长岁月中,加尔布雷思一直对美国政府的政策存在影响力,尤其对民主党领导人的决策思维有很大影响。
加尔布雷思曾出任约翰·肯尼迪总统的顾问,后来出任美国驻印度大使。有一则轶闻能说明肯尼迪有多欣赏他的文笔。加尔布雷思在印度期间,肯尼迪要求亲自过目所有加尔布雷思发来的电报,“不管那些内容是发给总统还是别人,”肯尼迪总统的一名助手理查德·诺伊施塔特回忆说。
加尔布雷思后来帮助林登·约翰逊总统完成了“大社会”计划,并为推动这一计划撰写了核心的一份总统演讲。“大社会”计划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保险、福利等公共服务。后来因为反对越战,加尔布雷思与约翰逊总统分道扬镳。
加尔布雷思1908年10月15日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1931年从多伦多大学毕业后,他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1948年以来,他一直在哈佛大学任教。
冯武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