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蔚飞
本报记者 章晴
我不知道他有多高,如果算上他踩着的高跷的话,应该是3米多。1米8的朋友站在他身边,只及他腰部。
人们都说,高处的风景更美,但是于他而言,站在高处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艰辛。
休博园的江南水街上,他穿着白色表演服,戴着彩色面具,不停地来回走,难得的是,见着每位游客他都会热情地与之握手合影。谁也不晓得他笑容的背后是什么。
聊过之后我才知道。首先是热,5月的杭城已经有了初夏的暑气,市民游客们早早地穿上了短袖中裤,而他却层层叠叠裹了不下三层的衣服。我上前一摸,厚面料且属于不透气的那种。“就这天,一穿上里层衣服就湿透了。”刘洋的口气似乎还挺轻松,也许正像他说的,习惯了,演出需要么。
如果天气对于高跷演员来说只是一种考验,那久被绑缚的小腿对他们而言,便是一种折磨。“很多人练不了高跷就是无法承受这种丧失触觉的感觉。”
刘洋踩了4年的高跷,每次小腿只要被绑缚40多分钟,此后小腿基本没感觉,此时,他们完全凭着技巧在走路。
很多路过的游客看到他都很新奇,有的还凑上去好奇地摸摸他长长的裤腿,他始终面带微笑,或向来往的人群和电瓶车招手致意,或很友好地弯下腰来和好奇的行人握手。有个男游客因为好奇,也不知道踩高跷的危险性,上来就推了他一下,幸好小伙子反应快,连踩好几步,才没摔下来。
别看刘洋才21岁,但跟着河南省高跷艺术团,他几乎走遍了全国各个省份。“我平时在江苏演出比较多,杭州还是第一次来。”他本想来看看闻名已久的西湖、名闻天下的灵隐寺。但从跨下火车至今,都在紧张的表演中,没有一点闲暇。小伙子不免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