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0版:财富·浙商
3  4  
PDF 版
· 在大雪纷飞的街头跑业务
· 会抓机会,泥水工做成大老板
· 1
· 2
· 先人一步,走出自己的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先人一步,走出自己的路
  ■本报通讯员 褚张晶 本报记者 张妍婷

  

  身穿橙色衬衣,下着黑色休闲裤,声音豪爽而热情。当陈志清出现在记者面前时,让人感受到的是比其实际年龄更为年轻的活力和精力。“宁波志清实业有限公司已经有22年的历史了!”对比当下较多民营企业的昙花一现,这二十多年的创业经历让陈志清颇为自豪。

  2000元闯天下

  陈志清从来就是一个“领袖级”的人物,高中毕业后到了农村,没干几年就被推选为宁海某村大队管理委员会的大队长。“1984年,作为当时还少有的高中毕业生,我已经被领导提拔到公社的工业办公室。”这样一个“仕途得意”的青年,却并不安分,在公社干了三个月就辞了职,怀揣着2000元钱出来闯天下。

  三台仪表车、一台旧车床,租了500平方米的棚屋作为厂房,承包了一个工程,招了五个工人,一切开始顺理成章地运作起来了。陈志清开始做的是零配件精加工,在这方面陈志清还算半个专家。“这还是得益于当生产队大队长期间的一些经历。”陈志清觉得那段经历对他很有帮助:“那时候大队里搞代办企业,基本上是我在管,对这方面也比较熟悉。”

  “第一年就挣了一万块钱!”在那个年代,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是我的第一桶金。”第三年,陈志清便在当地造起了两幢三层楼的小洋房。“每一层都有卫生间!”陈志清一再强调,“那时候农村很少有这样的房子啊!”

  陈志清的成功引来了众多的竞争者。“仿效的人越来越多,利润也越来越低。”从最初的每加工一个产品两毛五的利润一再下降,到后来每个只能挣一毛钱。头脑活络的陈志清又开始“不安分”起来。

  借钱开发新产品

  “1986年我借了10万块钱高利贷。”也正是在这一年,陈志清赚到了他事业的第二桶金。当时,各种加工点如雨后春笋般在宁海涌现出来。为了脱颖而出,在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设备的情况下,陈志清开始琢磨着开发新产品。

  这时,他正好碰上了北京某煤气用具厂来宁海找加工厂,当地很多企业都没法按照要求把产品做出来。陈志清觉得机会来了,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任务。没有资金,就借了10万块钱的高利贷;没有技术,就请来宁海当地国企的技术人员。陈志清红红火火地干了起来:每天晚上加班加点,亲自用摩托车接送技术人员。六个月后,他终于试验成功,做出了300套样品。

  北京方面的采购主管看了之后虽然满意,但并不直接签合同。陈志清也不着急,开始了解当时的全国市场:“北京不要,还有广州和沈阳的两家热水器厂等着用我的产品呢!”试用全部合格之后,北京方面和陈志清签订了供货合同,并答应为陈志清偿还10万块钱的高利贷,还付给他3万元开发费。“其实,当初他们是要给我5万元开发费的,我要少了!”陈志清爽朗地大笑。

  走出国门

  之后的五年,陈志清是全国惟一一家做这个热水器配件“水线连动阀”的厂家。但好景不长,“玉环、广东都开始做这个产品了。”陈志清再次“不安分”起来。

  了解市场后,陈志清开始开发热水器的另一个配件燃气球阀。“当时的燃气球阀虽然方便,但有一个缺点,容易泄漏。”陈志清聊起阀门头头是道:“我们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加了一个弹簧。当时的广告语是:‘想要球阀不泄漏,请用宁波志清牌’。”北京那家煤气用具厂还写了一个书面使用报告,肯定志清牌阀门。“我就拿着这个报告全国各地跑业务。”陈志清说:“在大雪纷飞的新疆大街上,穿衬衣的那个就是我。”

  1996年开始,同行又慢慢多起来,价格开始下滑,陈志清公司的货款开始很难收回。陈志清果断地将拳头产品停掉,开发其他新产品。与此同时,陈志清开始参加广交会,了解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同美国一公司共同开发的新产品,让志清打开了国际市场。1997年,志清产品开始出口欧美国家,现已同50多个国家、地区的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中国最大的专业阀门制造商之一。“现在,我们的价格要比同类产品高20%以上。”创新的产品,过硬的品质,长期建立的客户网络,让志清在阀门行业成为龙头。

  “今年又是一个转折点!”陈志清说,铜的价格不断上涨,三月份5万多元一吨,四月份就涨到6万多元。“原料放在那里就能赚钱,而生产则是在损耗。”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哪种方式接受考验,志清的出路又在哪里?“明年这时候,看我们志清能不能再上台阶了。”

  爱发短信的老总

  采访期间,陈志清的手机一直拿在手里,时不时地发几条短信。对于年届五十的陈志清来说,这可是个时髦的事儿。“我的手机能储存1200条短信。”聊起短信,陈志清一样不落人后:“我看你们这些小年轻也不一定发得过我。”

  原来,志清公司的很多工作都通过短信来进行汇报。“这样的方式既不影响工作,又能处理其他事务,何乐而不为呢?”

  看来,“不安分”的陈志清无论在哪里都喜欢先人一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