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五一”长假,杭州黄龙洞民俗园内人头攒动,格外闹猛。黄龙越剧团每日在此演出的8场越剧折子戏,不仅让戏迷们过足了戏瘾,也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好奇得驻足欣赏。
黄龙越剧团组建于1988年,然而起初几年内,该剧团一直在夹缝中生存,因为专业剧团不承认他们,业余的又说他们具有专业性,无缘参加戏剧比赛。他们归属杭州市园文局,剧团没有专项资金,靠的是2元一张的门票收入。演员都是合同工,剧团没有指标,无法解决他们的农村户口。更让演员们不安心的是,由于他们不属于文化系统,演员演得再好也不能评职称。
1994年,黄龙越剧团面临的生存窘境经过本报的连续报道后,演员们的职称问题得到了解决,完全可与专业演员平起平坐了。令人欣喜的是,如今的黄龙越剧团已发展成为一家名气响当当且颇有实力的民间职业剧团了。剧团内产生了两位戏剧梅花奖得主:王杭娟、孟科娟。还有一些演员在各种大小戏曲比赛中获奖。不久前该剧团还全新排演了获得好评的杭剧《苏小小》。更为难得的是,二十多年来,无论观众多少,剧团风雨无阻,每天上下午坚持演出,逢节假日还要加演场次。越剧状况一直来不太景气,但这里却越剧风景独好。
本报记者 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