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远东输油管道日前宣告动工。这条被称为“泰纳线”的输油管线从西伯利亚通向太平洋。俄方去年就明确表示,将先修通通向中国的支线。这对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俄罗斯在实施该项目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及相关决策。就在该项工程宣告开工的时候,普京总统提出:为保护贝加尔湖水源,将经过贝加尔湖的管线北移40公里。
有报道描述,普京的决定,让在场的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总裁魏因托克施大惊失色;因为这样一来,管道建设费用预计将增加10亿美元。
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好像一对难解难分的冤家。看起来占上风的好像是前者,但实际上是两败俱伤。云南滇池就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至今国家已经投入40多亿元治污费用。滇池还未恢复元气,人们又听到“不要让洱海成为第二个滇池”的警告;近10年来,投入洱海治理的资金也已超过6亿元。
为了实现“2000年太湖水变清”、“不让污染进入21世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发动过声势浩大的水污染治理运动,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1998年底的“聚焦太湖零点达标”行动,并在1999年元旦钟声敲响之前宣布“基本实现阶段性的治理目标”。然而,进入新世纪后,太湖水不但没有变清,甚至持续恶化。
此外,巢湖、洞庭湖、白洋淀、……凡著名湖泊几乎没有能够幸免的。湖泊污染治理,已经成了吞噬金钱的黑洞。
从多年经济衰退中复苏过来的俄罗斯也急需建设资金。10亿美元,不是小数目。但是,他们没有被眼前利益遮挡住视线。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最洁净、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占全世界淡水储量的五分之一,有“世界水井”之称。整个湖区的动植物种类异常丰富。如果俄罗斯舍不得多花这10个亿,一旦贝加尔湖被污染,损失就不是金钱可以计算的。所以普京说:“哪怕只有一点点危险,我们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危险最小化,而是要彻底消除危险。”
相关报道中说,在与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尼古拉·拉韦罗夫讨论管道路线,听取了他的环保方面的意见后,普京才作出管线北移决定的。相比之下,一些当领导的平时也说尊重知识、尊重专家,但是,一旦被经济效益所吸引,就听不进不同意见了。
说贝加尔湖是幸运的,一是因为普京的决定是在开工前最后一刻作出的;也就是说,差一点点,输油管线就要从贝加尔湖旁边经过。一旦工程完成,贝加尔湖就随时有被污染的危险。二是和许多被污染的湖泊相比,贝加尔湖是幸运的。但愿贝加尔湖能一直幸运下去,并把她的幸运带给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