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3版:天下·世间
3  4  
PDF 版
· 金矿救援进入最后时刻
· ■波 黑: 五龄童玩枪误杀母亲
· ■美 国: 糊涂母亲大麻奖儿子
· ■德 国: 为救人质付千万赎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澳大利亚两矿工受困千米井下12天,救援队动用高科技破硬岩
金矿救援进入最后时刻
  由于此前传出消息,受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比肯斯菲尔德金矿地下的两名矿工有望于7日重见天日,数百人6日晚聚集在金矿彻夜守候,人们甚至安排好了欢迎他们的方式。

  然而,7日中午,金矿经理马修·吉勒告诉人们,此前预计太过乐观,需要保持耐心,受困者“今天不太可能出来”,“可能”明天才能获得自由。

  当天,受困井下已12个日夜的两名矿工“还算健康”,地面上一名采访此事的电视新闻记者却因心脏病突发死亡。

  半米硬岩是最后障碍

  吉勒向媒体介绍说,截至7日中午,救援人员还在水平方向挖掘,在挖掉大约半米的坚硬岩石后,才开始挖掘竖井,抵达两名受困矿工——34岁的托德·拉塞尔和37岁的布朗特·韦布藏身之处,将他们救出。

  吉勒说,他不能确定届时要在垂直方向挖掘多少距离。此前报道说,两名受困矿工藏身在井下一个长宽各1.2米的“笼子”内,距地面大约1000米,承受着30摄氏度高温。

  超乎想像的坚硬岩石给救援人员最后阶段水平推进造成阻碍。《澳大利亚人报》网站报道说,这种岩石属于变质砂岩,以前是海底的沙子,后来在地质运动中被压在地壳深处,又经历极高温,最终变成“难以置信”的坚硬岩石。

  “情况非常困难,”吉勒说,“矿工们报告说,他们正在对付职业生涯中最坚硬的石头,硬度是混凝土的5倍。”

  吉勒强调,首先要保证救援过程中的安全,所以行动相当谨慎。他说:“还不知道救援要持续多久”,而且在克服这些异常坚硬的岩石后,竖井将“构成新的挑战”,救援人员不愿为救援行动设定时间表。

  “冷炸药”小心炸岩石

  由于4月25日发生2.1级地震,金矿下作业的拉塞尔和韦布被困,另一名矿工、44岁的拉里·奈特死亡。在救援过程中,为了克服坚硬岩石和确保安全,救援人员动用了高科技手段。

  救援行动初期,大型挖掘机在坚硬岩石上挖掘了一个10多米长、1米见方的救援坑道,当时挖掘机钻头部的压力为80吨。

  由于进展太慢,到了7日早晨,救援人员改用另一种新技术。他们在岩石上钻了50多个小孔,在里面装上澳大利亚本国发明的低冲击力炸药并引爆,一点点将岩石炸开。

  “发明这种炸药的初衷是移除岩石或切割岩石,但不突然产生和释放大规模能量,还有特别是气体,这些在普通炸药爆炸时都会出现,”塔斯马尼亚州矿业联合会干事长特里·朗说,“这就是我们将其称为‘冷炸药’的原因,它有与其他炸药一样的效用,但不会大量释放能量,这些能量会对周围区域造成问题。”

  一根塑料管成生命通道

  澳大利亚工会全国秘书比尔·谢顿表达了同样的态度,他指出,救援行动迟早会完成。这种信心的基础在于,1周前救援人员发现了受困矿工的位置后已经与他们取得联系,并向他们持续提供给养,受困者生命无忧。

  通过一根塑料管,营救人员为受困两人送去了食物、饮用水、冷饮、维生素、衣物、充气床垫、家人信件甚至MP3音乐播放器。德新社报道说,他们每天都能睡觉,享受热饭菜,并为救援人员指示挖掘方向。

  地面之上,受困矿工的亲人家属情绪乐观,尽管受困者没能如预期那样在7日早晨回到地面。

  为迎接拉塞尔和韦布,他们的家人、同事乃至素不相识的人们都作好了安排。

  他们的工友计划在地面上夹队欢迎,向两人致以敬意。而比肯斯菲尔德地区一所教堂的女牧师弗朗西丝·西恩宣布,在受困矿工获救一刻,教堂将鸣响钟声,这些钟自从二战结束后就一直没有鸣过。

  乐观与感人的气氛之外,7日发生在金矿的另一件意外则让人感到命运的无常。澳大利亚电视9台60岁出头的老记者理查德·卡尔顿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吉勒提问几分钟后突然患病倒在会场,等救护车将其送到医院时已经不幸去世。         黄恒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