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每日新闻·读书
3  4  
PDF 版
· 大学生科普很重要离得很近又很远
· 做心理辅导要敏感
· 杭城小学生自编自演电视剧
· 校长抢话筒 探讨职业成就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学生科普很重要离得很近又很远
  薄薄的纸片竟然能撑起两个人的重量,这是浙师大科普月“挑战不可能的任务”——纸桥制作比赛对力学原理的通俗演绎;蹒跚的小机器人摇摆着却坚定地走向迷宫终点,这是该校机器人大赛上小机器人的才艺展示;而该校旅游学院首届天文节“天狼望月”室外天象观测活动,通过几组镜片拉近了月球与我们的距离……

  走在5月高校的校园里,只要留心,你会发现科普活动很热闹。然而,热闹背后,一位老师指出,学生离科普远着呢。

  科普很重要

  离得很近又很远

  137种科普书受冷落

  浙师大邵逸夫图书馆三楼的第二开架书库里,一本《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问世已25年,其内容活泼风趣,字里行间透出大师的渊博。书页发黄,没有丝毫磨损的页角却似乎在为其无人问津而低声泣诉。通过检索,我们还发现书名带有“科普”的库存书籍有137种,遭遇都和竺可桢先生的这部大作相似。

  在该校选课中心,笔者发现,自通识二的选课取消“文科生要有4个学分的理科通识二课程”的要求以后,选修理科基础知识课的文科生明显减少,诸如《传统医学与养生》等原来的热门课程,也仅有37%的文科生选修了。

  这种科普图书和科普课程受冷落的现象并非个别。据问卷调查抽样了解,仅有20%的文科生会经常主动了解科普知识,即使理科生也有12%表示从没关注过科普知识,文科生和女生没接触过科普知识的比例高达60%。

  在科普知识乏人问津的背后却藏着一个有趣的悖论。有93%的同学明确表示已认识到科普意识的增强、科学素养的提高对个人素质和今后工作都有一定的帮助。但这种认识显然是模糊而非理性的。

  一遇挫折就找星座书

  各种科普类学生活动往往“叫好不叫座”。以“挑战不可能的任务”为例,参加纸桥制作比赛的作品不到20件,且三分之二选手来自学校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作为校级活动,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

  科学知识普及受到冷遇的同时,许多不科学的知识随娱乐信息挟裹而来。书店、报刊亭娱乐、时尚杂志销量最好,而这类杂志中有九成设置了星座、生肖占卜之类的版块。个别同学也津津乐道于算命等知识,稍遇挫折,就寻找迷信的解释和神秘力量的帮助。

  对此现象,该校人文学院高同学的解释是:科普知识没有立竿见影的实用特点,相对而言,专业课论文和考试参考书才能解燃眉之急。

  能否开发科普游戏

  “如果科普知识能像电影一样精彩,我就去主动学习。”该校外国语学院的陈同学这样说,“我知道科普知识有用,但无法接受太专业的理论和枯燥的内容。”这似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科普教育过于模式化、抽象化、远离生活的现状。

  该校附中物理特级教师陈报南指出,我们的科普教育同中学的STS教育一样,要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和谐。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着手,拉近科普与受众的距离,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主动性,进而产生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

  科普游戏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打破理论科学晦涩的外壳,将它们融入同学们易于接受的有效传播途径。如果像冰岛的科普游戏《EVE Online》等得到开发和普及,科普教育就更容易达成满意的效果。

  另据了解,目前该校大学生最关注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有超过90%的同学表示乐于接受带有科普内容的网页专题、Flash动画短片、Blog平台等,被调查到的同学全都乐意收到类似“生活小常识”、“科技小帖士”的手机短信。因此,通过大学生喜爱的传播形式,将科普知识带到同学们的生活中,也会是一种倍受欢迎的科普途径。

  本报通讯员 周刘为 朱碧野 陈仁伟

  图说:在纸桥上叠砖头,蛮好玩的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