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2版:新知·生命
3  4  
PDF 版
· 驻乡医生救命故事的两个版本
· 我省出现百名教授级护士
· 杭州市疾控专家说: 盲目测智商有害无益
· 欧美游客热衷中医文化
· 我痛惜,这位肺癌病人走了
· 博客名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首批杭州下基层医师昨返城,带回——
驻乡医生救命故事的两个版本
  昨天上午,杭州市卫生局首批“万名医师下基层”座谈会上,24位首批驻乡医生心情激动。经历了4个月的乡村驻地医疗的洗礼后,他们对农民看病难、医患关系,甚至是作为医生的神圣职责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24本民情日记中,每一本都记录了省城医生驻乡故事,杭州市六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刘雁曾经多次带着病人到杭州看病,替病人挂号;市二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骆东辉五一长假还牵挂一位病人,5月2日就赶回驻地医院手术;市四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丁志远,专门请来本院院长到驻地医院做讲座——更多的故事正在来的路上……

  家属的信:

  父亲不但活下来了,还能走路说话

  3月初,我父亲帮村里人造房子,不小心从房架上摔了下来,当时人已经没有反应,我心急如焚,赶快送到大洋镇卫生院。到下午5点多,父亲开始头痛,越来越严重,不断呕吐。医生见状让我们赶紧转院到梅城建德二院,路上,老人已经不会说话了。二院医生说,要马上开刀,否则没有希望,有可能活了也是植物人。听说医院有杭州下乡医疗队,我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专家,求他一定救救我父亲。专家说我父亲确实非常危险了,但表示一定会尽一切努力抢救。手术到后半夜3点才结束,医生说,手术顺利,我才松口气。

  手术后第2天,我爸有反应了,四肢会动了,第3天开始会讲话了,我爸终于被救活过来,我非常感谢杭州专家傅林和二院邓刚两位手术医师。傅医师不但医术好,对病人非常负责,白天晚上都会来床前看看,只要他来,我们心里就很踏实。傅医师态度和善,耐心地教我们怎么陪护,怎么补充营养,怎么喂饭。我爸的运气真好,碰到了杭州医疗队,遇到这样好的医生。

  医生手记:

  手术台上一站6小时,感觉不到腰痛

  病人送到医院时,头部外伤,已经昏迷,家属同意马上手术争取抢救时间。看到家属求助的眼神,我感觉到自己的责任。

  手术历时6个多小时,我始终在手术台上。说也奇怪,腰痛的老毛病一到手术台上就感觉不到了,大概是因为精神高度集中的原因。手术中,我感到肩上担子沉重,患者年老,又因急诊手术,对多脏器功能了解不彻底,术中难以预料意外情况。因此,术中要小心谨慎,每步都要亲自把关,并把关键环节技术传授同行,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技术。后半夜手术是件很辛苦的事,连小伙子都挡不住疲倦,而我因强烈的责任感,一点没有倦意,一丝不苟地操作,一直到病人平安送出手术室,去病房再次观察一切稳定后,才回到宿舍。由于太兴奋,竟然一时难以入睡。

  家属的信:

  万万没想到,“神医”有天来到我们村

  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我们很快出院了。傅医师还常打电话来了解病情,关心我爸,多次叮嘱去复诊。因山路没有修好,我爸身体在康复时期,经不起山路的颠簸,一直没有复查。我万万没想到,不久以后,傅医师亲自上门送医,坐摩托车一路颠簸来到我们山里面的小山村,给我爸检查身体……村里的老乡都赶到我家。他们看到我爸活着回来,想想当时摔伤时的样子,都说是奇迹,争着来我家看看这位“神医”。

  医生手记:

  在那个摩托车都难开进的山村

  村民们老老少少都围上来看病

  在距离卫生院15公里的偏远小山村,有一位我惦记的患者叫汪俊云。我穿着白大衣,带了药品和要用的器械,坐摩托车半个小时,一直开到没有路的时候,到了山脚下叫庆丰村竹竿坞的小山村,山坳里沿着一条小溪分布着几十户人家。患者早等在一座简陋的房屋前,我详细问了他的用药情况,叮嘱下一步的康复治疗。患者不善言语,但眼神透露高兴的神态。不一会,村民们赶来,请我检查、看病、咨询。这个小山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剩下都是老人和孩子,病人也多。有的是糖尿病、有的是风湿病,我这个脑外科医生在这里变成了全科医生,耐心地答复和检查诊断。

  我心情很沉重,这些农民兄弟,只有在生病挨不过去时,才会到医院看病,而到了医院,也往往已经拖成了大病。回想我在杭州坐专家门诊,也有这样衣着简朴的农民来看病,他们很可能来自贫苦偏远的村庄。而在杭州的大医院,他们很可能几分钟就被打发走了,而纯朴的村民往往没有怨言。我们医生是否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呢?看病对他们来说是多么不易啊……            

  本报见习记者 王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