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市民
3  4  
PDF 版
· 包容是城市的阳光一个“混合班” 老师的来信
· 热线采撷
· 为彼此的小手 牵一根暖暖的线
· 钱江晚报网络版·焦点热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5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网络版·焦点热议
  昨晚八时,本报记者与读者在钱江晚报网络版的交流时间已近尾声,但读者的参与热情仍让记者欲罢不能。一个又一个问题不断抛出。限于篇幅,我们只能选登部分交流内容。更多内容请点击钱江晚报网络版查看。

  杨柳(网名):方记者,我想问一下,不知你有没有孩子?是不是该上学了?如果你的孩子在这个小区,你会同意民工子女跟你的孩子一起上学吗?

  记者:呵呵。我的孩子已经上初中了。

  假如我的孩子也在这个小区,我会以一种非常平和的心情,首先让我的孩子知道论坛里正在进行的讨论,然后再跟孩子讨论这个问题,听听孩子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想,我会告诉我的孩子,民工子女身上有哪些优点,你要向他们学习什么。至于他们的缺点,你作为同学,要尽力帮助他们克服。

  匿名:我们街道内有外地来杭人员约5万人,民工子弟占当地学校小学生源的50%左右。这些外地来杭人员子女确实在很多方面表面也很优秀,并能影响城市的孩子,孩子们能和睦相处。

  记者:在一个开放的城市能让本地居民子女和外地来杭人员子女同入学,这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一种良好表现。

  风骨清扬(网名):“少年强则中国强”,这里面需要的是大环境,而不是有些居民家长指的小环境。只有为占大多数的农家少年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中国少年才能集体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中国的未来才真正有希望。

  记者: 确实。民工孩子与居民的孩子一样,都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如果一定要加以比较,民工子女还少了几分恃宠娇惯,多了几分淳厚质朴,而从小的苦难生活更是赐予了他们坚强不屈的性格。居民子女与民工子女同处一室,倒可相互取长补短。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