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市民
3  4  
PDF 版
· 包容是城市的阳光一个“混合班” 老师的来信
· 热线采撷
· 为彼此的小手 牵一根暖暖的线
· 钱江晚报网络版·焦点热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包容是城市的阳光一个“混合班” 老师的来信
  包容是城市的阳光

  一个班,20多个杭州本地生,10多个“宏志生” 和谐相处(所谓“宏志生”,即那些家境贫寒但品学兼优、学校减免全部学杂费、并提供食宿保障和生活费的学生)。杭城重点中学杭州绿城育华实验学校高中部三个年级,分布着10个这样的混合班。昨天,该校高一(8)班班主任发来邮件,以亲身的经历讲述了双方学生在交往中学会沟通和相处的故事,深情地祝福这些“从大山里走来”的孩子,“有朝一日带着这份骄傲昂首向前。”

  尊敬的钱江晚报记者编辑:

  你们好。今天钱报A4版上的报道看过了,感触极深。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和本地孩子真的这么难以融合吗?我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声“NO”。

  调到育华的第一年,接手的就是一个杭州学生和宏志学生的混合班。近年来,学校一直把“大气包容”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生培养方向,一直在强化着这样一个意识,未来社会中,平等、开放、合作与交流将是永恒的主题。如果将来,我们的学生还是只能偏隅一方固步自封,如果将来我们的学生还是只能站在个人的角度看待这个多彩的世界,在多元文化快速融合的明天,他们将注定被淘汰。

  我班里现在有14名宏志学生,12名杭州学生和6名外地学生。开始时,也有很多担心,既担心杭州学生无法适应宏志学生普遍比较封闭的个性和相对落后的生活卫生习惯,也怕宏志学生无法适应城市的繁华,抵抗物质的负面诱惑。学校和班里组织了很多活动,创造各种平台让两个群体的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在交往中发现对方的优点从而走向悦纳,现在已经形成了宏志学生、本地学生、学校的三赢。双方学生在交往中学会了沟通和相处,能看到对方的长处和容忍对方的短处本来就是现代小孩很欠缺的一个品质,而对学校而言,结合宏志学生的刻苦勤勉与本地学生的欢快灵动,就构成了新时期的育华精神。

  最早时,也有家长提起过自己的担心,现在,更多的家长会专门来学校,要求将自己的孩子和宏志学生编入一个寝室,或者要求组成同桌安排结对,因为他们惊奇的发现自己孩子懂事了,学会了关心体贴,学会了平等包容地看待身边事物。长假期间家访时,杭州学生金郑凌提到他特别佩服班里的两名宏志学生张滨和郭正春。不仅为他们的刻苦精神和好成绩,更为他们身上那种永远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精神所感动,“他们比我更懂得感恩”,而金郑凌的家长在家访的回执单还提出了一定要让宏志学生和本地学生同住一间寝室,这样会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金妈妈还提到要让金郑凌的宏志同学在周末里能到自己家里来住,“我想他们肯定也很想家”,金妈妈这样说。

  前不久,我班里还举办了一次有关“亲情”的主题班会,邀请家长也参加,宏志生杭州生共同表演节目表露心声,平平常常学习生活场景的重现,却使得在场所有的家长学生老师都感动得落下了眼泪,班里一位韩国学生的妈妈第二天一大早还专门送来了一百多个连夜赶制的寿司,请全体学生和老师品尝。

  今年利用五一长假期间,学校集中组织了外出社会实践活动,除出访美国、欧洲、香港的三个团队外,还组织了访问结对学校淳安大塾中学,令人意外的是,报名访问大塾中学的学生一点不比前者少,甚至不少家长来说情希望让自己的孩子获得去农村体验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机会。

  学校最近的校报出了份宏志生专刊,记得刊首有这样一段话“他们从大山里走来,带着旷野的纯朴气息。他们惊奇地望着这个霓虹闪烁的世界,希望有一天也能攀上幸福的摩天轮。他们有一个闪亮的名字——宏志生,但他们却还是谦逊地低着头微笑,而把骄傲揣在温暖的心房。有一天,他们会带着这份骄傲昂首向前,永不回头。”这也是我对他们的祝福。

  杭州绿城育华实验学校 冯 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