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每日新闻·市民
3  4  
PDF 版
· 鲜花送给孤独母亲
· 融合让我们充满生机
· 牛奶盒找新家
· 爱的絮语 说给母亲听
· 冷飕飕
· 梦想在信息之塔起飞
· 农民大学生感恩社会
· 失踪老人胸前挂了块铁牌
· 假药换真药 自己吃苦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融合让我们充满生机
有过相同经历的两位校长来支招
  ■本报记者 王丽 方云凤

  

  自从本报5月11日报道杭州塘北小学要在满足辖区内孩子上学的条件下,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昨日,杭州青蓝小学胜蓝分校及杭州明珠实验学校的校长给本报记者讲述了发生在这两家学校间的故事,并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带给塘北小学一些帮助。

  “其实我们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可以说有些经验了吧。跟你们说说,也给塘北小学支支招吧。”杭州青蓝小学胜蓝分校的莫校长告诉记者,去年9月份,因为硬件原因,杭州明珠实验学校(学生均为民工子弟)把一年级新生“寄托”在东新园小区的胜蓝小学时,不经意间竟引出了一场风波,情况和塘北小学的很类似,当时小区家长最大担心就是:孩子会不会因此被“带坏”。

  “其实对于一个越来越渴求开放的城市,包容是一种很重要的心态。这种包容和接纳应包含各种文化、各种人群。只有这样,这个城市才会呈现更有活力的生机。”杭州明珠实验学校的王校长也深有体会。风波最终得到了平息,时间和现实证明了一切。今年4月份明珠学校的孩子们回到了学校,短短的半年时间,两个学校的一些孩子还成为了好朋友。

  在矛盾最激烈的时候,学校的办法就是先做家长们的工作,分别召开了家长会。“这当中,学校最主要的就是要起一个桥梁的作用。其实在孩子们的眼里是没有本地、外地之分的,反而是一些家长把自己的固有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所以家长的工作是首当其冲,增进双方家长的交流,消除误解,沟通也就容易了。”两位校长说,虽然两个学校的孩子们是分开上课的,但是为了增进孩子们的相互了解,学校还不定期地举办活动,甚至还有“胜蓝”的一位金姓家长主动发起了一次捐书活动,“人和人之间需要关爱,现在两校同处一地正是学习关爱的一种很好的尝试。” “‘胜蓝’和‘明珠’的孩子分属不同的学校,而塘北小学的孩子们是在一块上学的,交流的机会更多,融合更不是大问题。“其实家长们应该给学校信心,相信学校的办学能力”,也许是因为有了亲身经历,“明珠”的王校长对这起招生风波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

  

  特别提醒:各位小朋友和家长,今天上午9时半,本次“手拉手快乐一日营”活动将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届时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东大门处有老师负责接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