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运河千里行》系列报道开篇后,热心读者送来运河老照片、“压箱宝”,土生土长的运河人则讲述运河故事。其中,一位古稀老人讲述无锡运河往事。
免费摆渡船见证繁华
“无锡有座清明桥,那可是运河古建筑。我家祖辈都住在清明桥边,穿梭的船只间,我度过了童年。”黄钟瑜老人在杭州定居多年,回味起昔日在繁华运河畔,丰富的生活细节,老人依旧沉浸其中。
60多年前,在一个小男孩的眼里,无锡段大运河声势浩大。“河面至少有20米~30米宽,跨越两岸的桥很少,但我们可以乘免费的摆渡船。”有人在岸上叫一声“船家”,船老大就“唉”一声,把船摇到跟前,笑呵呵地请人上船。现在想起来,很好奇这些船工靠什么生活,兴许是运河两岸的商贸繁华了,商家出钱免费摆渡,利于生意往来。
最壮观的是“堆栈”
说起运河的昌盛,黄老说,住在运河边看运河朝夕变化,可年年月月,运河有一点始终未变,那就是繁华的商贸往来。
无锡自古是鱼米之乡,米市自然在运河边遍地开花。那会儿两岸林立着许多叫“堆栈”的东西,其实就是谷仓。现在想来那时的场景应该很壮观,农民和米商纷纷在运河边现场交易,做成买卖。砖窑厂也被搬到运河边,工人烧砖后便将它们搬上已靠岸的运输船。
申屠文婕 杨晓政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