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
昨天,本报和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举办了“手拉手快乐一日营”活动,邀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杭州本地的孩子们一起参与,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游戏、学习,加强理解、沟通。
笑声,由此刻响起
虽然一个个报上了自己的姓名,可也许因为互不相识,一开始孩子们显得有些拘谨,各归各队,有的低头玩手指,有的东张西望,直到第一个游戏的开始。
这是一个名叫“大风吹”的团体游戏,类似于“抢板凳”。一声口令之后,坐在椅子上的孩子们马上作出反应,互换位子。紧张、兴奋,出乱子找不着座位团团转,“快,这有空位!”小不点小昊居然连续三次抢不到座位,惹得打乱了座位的孩子们笑成一团,陌生、拘谨也在这一刻消失殆尽。
你是我的好伙伴
到了找朋友的游戏了,18位小朋友每人抽取一张扑克牌,数字相同的两位就是结成对子,手牵着手坐在一起。但是找朋友有个特殊的要求,就是不能动口。看着手里的牌,偷偷地瞄着其他的小朋友,哪一个会是我的好朋友呢?
“你们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牌翻过来,让所有朋友都看见,和你数字相同的朋友自然会来找你呀。就像交朋友一样,主动介绍自己,你对别人真诚,别人当然也会用同样的真诚回报你呀。”小家伙们互相打量着,会心一笑。
结成对的小伙伴们要完成一项任务。一人戴上眼罩,在伙伴的帮助下上楼、下楼。杭州姑娘小钰和江西的小昊是最特别的一对,一个五年纪,一个二年级,身高差距很悬殊。小不点小昊搀着戴眼罩的大姐姐小钰,为了让姐姐放心地跟着自己走,小家伙紧紧地攥着小钰的衣服,还不时地提醒。“往前,小心要上台阶了。”经过了这一次考验,一对对小伙伴们更亲密了。
两类孩子各有长处
这一天的活动充实又趣味无穷。在考验学习能力的“数独”游戏中,来自安徽的小姑娘子琦轻轻松松得了第一名。而在航模制作飞行的环节,杭州的“小伙子”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这个应该这样做,我帮你吧。”来杭州上了3年小学的瑶瑶做航模遇到难题了,前排的杭州“小伙子”马上“仗义相助”。带着亲手制作的心爱飞机,孩子们在广场上尽情地放飞着,快乐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到吃中饭时间了,“请大家把吃剩的饭盒一起扔到外面的垃圾筒好吗?”老师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自觉地把饭盒用报纸一包,扔到了垃圾筒里。
“其实孩子们都一样,你要让我分辨哪些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还真是为难我呀。”一天的活动下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孙老师感触挺深,“其实孩子们自己根本就不在意,更不会从外在物质比如穿衣上将朋友划类,反倒是一些家长们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他们身上。有些家长怕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生活习惯不好,可今天呢,孩子们的表现说明了一切。退一步说,即使有不好的习惯,如果老师适当地加以引导,效果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