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7版:财富·创业
3  4  
PDF 版
· “市长”有情,“市场”无情
· 不要光看“市长”忘了“市场”
· 市场化运作才是浙商强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市长”有情,“市场”无情
一名浙商的外地投资遭遇给人留下教训不少
  无限商机在招手

  2001年的初夏,浙商刘涛因为企业发展受资源约束,带领部属一行4人,来到了浙江一邻省某县考察。该县是一个有着传统的自给自足小农生产模式为主的山城,人均占有率比较高的资源是森林(森林覆盖率59.12%)、土地、竹子(占全县总面积70%),而现代化工商业欠发达。

  那年,招商引资正式成为该县政府经济工作重头戏,招商引资活动一轮比一轮火。招商引资工作的“政绩”动力,促使政府作出了许多“诱人”的承诺,比如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1条”等。当地政府还打出了“谁招商,谁得益;谁引资,谁奖励;谁破坏招商环境,就砸掉谁的饭碗”的号召。政府招商力度够惊人,提供的“商机”也让刘涛产生了一种机不可失的感觉。

  商人自古重利,浙江商人创业方面精力充沛更是出了名的。哪里投资回报率高,资本就往哪里流。30%的回报率就足以打动商人的心,何况是一个号称回报率100%,运作周期为二年的项目!经过三次考察、五次洽淡后,半年时间的了解接触,刘涛深深地被当地政府招商部门抛出无限“商机”吸引,带着2000万元的现金支票,直奔投资项目,来到了该县。

  “天时地利”前景无限

  刘涛拿下的项目,是帮政府投资经营当地政府的一个商贸市场项目。

  当地政府划出37亩土地,由刘涛建造一座综合性的商品市场。政府在税收、土地价格、水、电增容、道路交通及其他配套设施方面,给予刘涛最大的支持和优惠。此外,刘涛觉得更有利的是,政府动用行政手段,将相关行业的商品“划行归市”,迁入该商品市场,确保商贸市场开业时就有85%以上的店铺开门营业。

  投资这样项目真让人意气风发。

  经设计和预算,该商贸市场建筑面积为30100平方米,每套店铺,一层为商铺,二层、三层为仓储或居住或办公。建设成本包括前期运营费用和项目管理费,总计不超过2000万元。收益预测,以1500元/㎡价格出售,可收益4000多万元。同时,从经营的角度,通过前期的概念营销、期房操作,预计只要投入500万元就能撬动这个项目,并使其像雪球一样滚动,越滚越大,直到收回4000多万元,赚个“金玉满堂”。

  有义乌小商品城的运作模式可借鉴,还有政府招商大力支持,刘涛对这个项目的前景充满信心。

  “大撬棒”撬不动大雪球

  项目半年多时间运作下来,刘涛用去了500万元做成了一根“大撬棒”——前期商贸市场建造和概念营销、期房运作。但是并没有撬动想象中的“大雪球”,一年下来收益只有几十万元。

  该商贸市场离县城的中心标志建筑物约1000米,地段尚不算偏僻。但是,因为当地私家车还非常少,人们习惯于在步行10分钟范围之内就近购物,否则就认为太偏远。刘涛的市场就被人们归入“太偏远”行列。

  几年下来,当地政府也给予这个项目积极的支持与鼓励:2002年3月份,项目的奠基典礼活动,市、县两级政府官员到场庆贺,场面热烈,人气旺盛。2003年10月商贸市场正式开业,政府做了相关商品“划行归市”的规划,并做了行政性规范安排,使得商贸市场开门营业时,店铺最多达到218家(70%)。但2004年,市场人气就开始下降,店铺开门率下降到52%左右。政府做了大量劝导工作后,下降趋势被遏止,并有所回升。

  在刘涛与经营户的博弈中,商贸市场的主体之一个体户群体,开始阶段还比较配合刘涛的运作,但当他们的营业情况出现波动、滑坡时,他们就不那么认同刘涛了。另外,商贸市场的成功,毕竟更受市场化控制,时间一久,当地政府关于同种商品经营地垄断的承诺已无法兑现,商贸市场的价值进一步被降低。

  四年来,刘涛在该商贸市场投资已达到2300万元,光每年的投资款利息、物业管理费和应缴税收就高达100万元,而每年刘涛商铺出租以后的租赁收入,只有几十万元,显然处于亏损状态。满腔热血去投资,四年中呕心沥血,事事亲力亲为,没想到本来看着“钱”景无限的项目举步维艰,刘涛感到十分无奈。

  (应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