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要闻
3  4  
PDF 版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5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
——关于义乌发展经验的调查报告(摘要) ■“义乌发展经验”调研组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6镇7街道。2005年底全市人口160余万,其中户籍人口68万,外来建设者近100万。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义乌市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通过繁荣发展小商品市场,积极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成功道路。特别是近年来,义乌市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注重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有力地促进了小商品市场加快提升,经贸国际化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呈现出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并向全面小康社会快速迈进。

  ——相对落后的农业小县发展成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    

  ——资源贫乏的丘陵地区培育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远离都市的内陆小城正迈向国际性的商贸城市。

  ——基础薄弱的落后乡村呈现出城乡一体的崭新面貌。

  ——敢闯敢创的义乌人民基本过上了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

  ——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保持了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蓬勃发展的义乌市场引领着日益兴旺的“义乌经济圈”。

  

  深入探究义乌发展之“谜”,我们可以看到,义乌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的精神,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和义乌特点的有效做法,坚持兴商建市,促进产业联动,注重城乡统筹,推进和谐发展,丰厚文化底蕴,力求党政有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成功道路。

  一、兴商建市:推进专业市场的扩张提升,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龙头和基石。

  义乌的自然禀赋并没有为这里的人们生存繁衍提供足够的生产生活资源,计划经济时代也没有在这里布局大工业生产。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激活了义乌人民的经商传统,激发了义乌人民的创业激情,让义乌人民走出了一条“兴商建市”的成功之路。义乌确立并实践“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未动摇,遵循抓市场就是抓经济的理念从未改变,推进专业市场硬件完善、功能拓展、业态提升的工作从未停止,真正做到了工作围绕市场转、城市围绕市场建、产业围绕市场育。

  二、产业联动: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市场与产业联动发展,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独特路径。

  商贸业的持久繁荣,需要有产业的坚强支撑。义乌小商品市场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在于义乌没有孤立地搞专业市场建设,而是在推进“兴商建市”的同时,充分发挥商贸资本雄厚、市场信息灵敏、经商人才众多等优势,积极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策略,引导商业资本向工业扩展,大力发展与专业市场关联度紧密的小商品加工业,推进工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构筑了“小商品、大世界,小企业、大集群,小产业、大市场”的工业发展格局,推动小商品集散中心进一步向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的方向发展。

  三、城乡统筹:以工哺农、以商强农,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有力举措。

  小商品贸易及相关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和外地人口向义乌城区集聚。义乌在启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依托市场国际化、产业集群化、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和趋势,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坚持工商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推动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农业向企业转变,努力促进城乡融合、共享现代文明。

  四、和谐发展: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相容,注重经济社会的和谐互动,注重各类社会成员的和谐共处,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重要特征。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张、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土地资源缺乏、水质性缺水、能源短缺等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同时,社会成分日趋多元、社会结构更为复杂、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社会利益关系处于不断调整之中。义乌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着力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突出“两个关注、两个尊重”,即关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注不同利益群体的合理诉求,尊重劳动者主体地位、尊重文化多样性,形成了本地人与外地人、本国人与外国人和谐相处、和谐创业的良好环境。

  五、丰厚底蕴:秉承深厚的文化传统,弘扬独特的人文精神,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不竭源泉。

  义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的义乌精神,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拨浪鼓文化”,为义乌人的创业和义乌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源泉和肥沃的文化土壤。义乌重视传承“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光大敢闯敢创的“拨浪鼓文化”,弘扬区域人文精神,培育具有时代内涵、义乌特点和现代市场经济特质的商贸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创业无止境、创新求发展的浓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六、党政有为:党委总揽全局、把好发展方向,政府调控有度、搞好公共服务,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根本保证。

  义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决不为所欲为。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抢抓机遇不松劲,遇到困难不退缩,做到清醒坚定有作为。他们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导权,适时提出重大战略举措,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他们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决不置之不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决不放任自流;面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决不放弃领导;面对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决不无所作为。可以说,义乌群众的创新创业,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尊重与保护;义乌市场的提升嬗变,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义乌发展的突飞猛进,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和有效服务。

  

  义乌的发展,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成功实践;是贯彻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近年来结合实际推进“八八战略”、“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各项工作的成功实践,是浙江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义乌的发展经验是“浙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义乌精神”是“浙江精神”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从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成功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客观规律的区域发展之路。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努力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相融,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努力走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的和谐发展之路。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努力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富民强省之路。

  第五、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地方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