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谁也没想到,讲历史做学问的教授也能红到这种程度。自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上了央视《百家讲坛》,一不小心就成了名人。不但网上有成千上万的“意粉”天天为他的动静争论,出门会被路人认出讨签名,连自己的书房电话也被打爆,令其应顾不暇。
记者日前,数次拨打这位当红的“超级教授”的手机及他家中电话,都被“实在太忙,无法安排”为由委婉地拒绝。上周五,记者才得以在手机中与之有了简短的聊天,匆匆回应网上热炒的“脱鞋”话题等有关他的一些是非。
“是非留着以后慢慢说”
上周五,易中天接到记者电话时,他正在北京机场候机,准备飞往上海。上周末在上海,他分别有一签售一讲座在身。“我所有的行踪都被上海方面定下来。”当记者提出可否安排10分钟左右的电话专访时,易中天表示“实在太忙,近期不回答记者问题”。记者追问,拒绝记者采访是否因为网上热炒的“脱鞋”一事,易答“其实这件事没什么好回应的,如果当时我不是亲自示范,而是用动画或者木偶就没问题了”。
记者再次追问,“有人说你讲座满嘴跑火车,会误人子弟?”易中天不作答,只说“我讲历史有我的方式,这些事还是留到以后慢慢再说”。
当记者提及网上的论争,关于他与刘心武到底谁揭密历史比较厉害时,易中天因为登机而匆匆打断记者问话。随后,他在周日上海图书馆的讲座时对此作出回应,“不要再去吵什么我和刘心武到底谁更厉害了,这实在是没有意义。三国还远远没有讲完,等全都讲完了,我自然会接受评判”。
上海签售风头盖过余华
易中天上周末在沪掀起了一股“易中天旋风”。周六,他在上海书城为《品读中国书系》举办的签售活动持续了近4个小时,售出著作千余本,场面远胜余华的《兄弟》。周日,易中天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名为《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品读三国及其他》的讲座,更是人气爆棚,老少书迷站满了报告厅、甚至围住了主席台。
据易中天的随行编辑介绍,“易老师实在太忙了,从五月一日开始,到接下去的一个月,他的行程已被排满了。”易中天自己也说,“以前那种安静是没有了,数以万计的电话、邮件和帖子根本没时间应对。”
2005年易中天走上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讲汉史,已经有不少观众在网上惊呼,“这个教授很有趣,把历史讲得跟评书似的”。2006年初,《易中天品三国》又开始陆续播出,每周一期,时间是一年。这一次,真正将他推上了大受民间礼赞的偶像地位,他的大量酷评在网上流行,但也同时也使他成为同行眼里的异类。
“我本就不是书斋学者”
去年差不多这个时间,易中天曾在杭州为他的《帝国的惆怅》做宣传,记者跟他有过一次交谈。那时,易中天带来了一批弟子,记者还是第一次从这些大学生的嘴里得知,易中天在网上的人气如何火爆,但更多在场的人还不知道易中天是谁,只知道他第二年会上央视讲“三国”。
记者回忆他当时谈话的内容,易中天一再强调自己不是那种整天呆在书斋里的学者,“我的经历坷坎。没有上过大学,该上大学的年纪我呆在新疆兵团农场接受劳动,那些历史书都是我自己看的。后来直接读了武汉大学研究生,但我的思维和话语方式跟大学生都不一样,所以当上教授,变成异类也不奇怪。”
易中天参与成都城市规划、主讲百家讲坛、做感动中国、魅力城市评选的评委等,频频出头露面,易中天给人的感觉和传统意义上的教授有很大不同,疯狂教授、超级教授等词汇成为不少人给他的称谓,不少“反易”人士对他所谓背离教授本分的质疑也因此而起。
“其实做学问也不是一定要做得很深沉。简单扼要就能说明白的东西,非得绕着圈子搞得人一头雾水,没有什么必要。”记者当时将他与余秋雨相比较,易中天也没有什么避讳,做学问越做越小众,并不是好事。“面对公众的知识分子多点,对中国没有什么不好。”易中天说。
“三国”讲稿近日竞标
另据易中天透露,他的“三国”讲稿将于本月22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无底价竞标,目前已有35家出版机构在争夺书稿。“这种书稿竞标的形式在中国还是首次,我希望这能为将来畅销书的出版提供一种借鉴的可能。”将书稿进行无底价竞标,这在中国出版史上尚属首次。在此前,易中天在近年出版的“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以及《帝国的惆怅》等都取得惊人的畅销。
本报记者 韩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