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7版:新知·互联新闻
3  4  
PDF 版
· 赛客:我OPEN 故我在
· 浙江电信 推出“客户积分计划”
· 北大一学生, 全球搜罗IBM本本
· 小心邮件蠕虫袭击
· 柔美机器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做单打独斗的“隐士”
赛客:我OPEN 故我在
  本报讯 今年2月,《钱江晚报》曾辟出一个整版专门介绍科学博客(《科学博客:守身如玉 寂寞如饴》)。

  如今,科学博客“升级”了,它还有了专有名词:赛客。这个群体,也正在逐渐壮大,从科学记者,到专业的科学工作者,到科学爱好者。

  赛客立名正当时

  水木博客的biioo,就是一个赛客。biioo原名叫刘纯青,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04级博士生,专业为通信与信息系统。他在清华水木社区建有名为“赛客中国”的博客,以此为据点推介“赛客”这一新兴博客群体。

  在biioo的赛客里,更注重于传播开放获取(Open Access)、开放科研(Open Research)等各种与科学有关的Open思想与新闻,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跨区域、跨院校、跨学科的科研交流、协作研究。

  “国内真正的赛客尚未出现,不过有很多博友们正努力向赛客迈进。科学博客是赛客的第一阶段,姬十三将科学博客正名为赛客也许正是时候。我们需要一个‘更有团队感’的‘炫炫的名头’来宣传自己。”

  赛客>科学+博客

  刘所说的姬十三,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博士生。他一直在写着自己的“脑力劳动——姬十三的科学博”。

  “最初想开这个博客,是受到国外一个科学博客的启发,于是也想在中文圈内做类似的事。”后来,姬十三看到biioo关于科学博客的新称呼:“赛客”,于是开始将科学博客“转型”为赛客。

  “我自己文章风格是走轻快好玩的路子,所以想尝试在博客中把科学资讯写得好看一些,不仅仅是让专业人士来看,还能让普通人觉得有意思,就当自己练笔了。这个还在摸索中。”姬十三说。

  Biioo和姬十三都认为,“博客强调的是个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自我展开。而赛客,作为博客与科学研究的共同体,在展现自我的同时,更重要的特点是共享和协作,赛客强调的是共享精神、团队精神。”

  形形色色的赛客

  从姬十三的赛客里面可以链接很多形形色色的赛客。

  比如carol的赛客“女生写科学”里,连科学也带上了“女性色彩”:她写小白鼠、写植物、写IQ成绩体现脑部结构差异,然后在这些比较乖巧可爱的事物身上阐发一个个科学知识;很有寓教于乐的意味在。

  赛客“脑与认知”,讲的多是神经科学的内容。这方面的科学有些类似时下流行的心理测试、性格测试,但两者是不在同一层面上的解释。像他的《同情与报复的脑功能成像研究》中,就解释说,人为何会幸灾乐祸、为什么对待别人的不幸男女会有差别等等。改变了传统意识中人们认为科学死板、枯燥的主观偏见。

  而“奇迹笔记”的形式比较特殊——学术群博。这个博客里面,几个科学工作者分别写关于语言文化、艺术、历史、科学史、数学、物理&天文、化学、生命,可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这仅仅还是个开始,路很长,也很险,没人走过,也不会有人为你鼓掌喝彩,但我们不能不走,所有的力量都源自这样的理念:Open、Open、Open……”biioo如是说。

  这样的努力以后,就是姬十三所说的“土家烧饼红了一遍,赛客饭团是不是也该展现一下魅力?”

  【新闻名词】

  赛客是SciBlog(ger)的音译,源自“赛先生”与“博客”的结合,赛客之所以不同于博客,它不仅仅是记录、分享、交流,赛客更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协作精神,把一切都落实到科学研究中;赛客之所以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科研者,它利用新兴的互联网把所有相关的知识、数据、成果、科研者、科研机构联系在一起,赛客不是单打独斗的科学隐士,赛客是一群具有协作精神的科学战斗组的战士。

  ——引自赛客中国http://sciblog.cn/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