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只要一息尚存,我要继续工作!在任何情况下,我永远不会消沉!”陈学昭女士这句彰显人格力量的话,超越了文学的范畴,流溢着强烈的精神光照。昨天,是陈学昭、黄源、林淡秋“三老”的百年诞辰,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和省作协联合主办的“陈学昭、黄源、林淡秋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隆重举行。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张健,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敏尔,中宣部文艺局赵海虹等领导出席会议,“三老”的家属及文艺界、社科界和教育界代表们参加了座谈会。
与会者回顾了“三老”的人生选择和创作成果,追思了他们高超的人格风范和思想境界。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家,陈学昭的《工作着是美丽的》、《春茶》,黄源改编的戏曲《梁山伯和祝英台》、《十五贯》,以及林淡秋的译著《中国的新生》、《西行漫记》和《华北前线》等作品,在读者中有着长久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坚定的革命家,“三老”不论在烽火岁月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将个人命运与党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典范和楷模。
音容笑貌虽已成为记忆中的影像,但是“三老”的精神财富却无声地滋养着后人。文艺界代表沈虎根、张廷竹和王元骧讲述了自己与“三老”交往的往事,表达景仰、缅怀和继承遗志的心愿。省作协副主席张廷竹回忆了与黄源先生交往的种种细节,他记得黄源的亲切关爱、谆谆教导,记得病床前长久握手的无语交流,甚至记得他那个朴素的客厅。“我愿永远做他的学生和挚友。”质朴的结束语荡气回肠,隐含着深厚的感情。
黄源夫人巴一熔带领全家集体起立,向在场的嘉宾深深地三鞠躬,向政府和社会对黄源的亲切关爱表示深深谢意。陈学昭女儿陈亚男、巴一熔和林淡秋夫人唐康发表了演讲,不仅对社会各界对“三老”的关爱表示感谢,深情回忆了“三老”生前的点点滴滴,并表示将继承“三老”的遗愿,把他们的精神品格发扬光大。陈学昭的女儿陈亚男着重回忆了“三老”间的友谊:在母亲最困难的时候,是林淡秋帮助母亲恢复了工资和公费医疗;在最困难的时候,母亲与黄源相互写信鼓励,才度过了艰难岁月。
远道而来参加“三老”纪念座谈会的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张健说:“在三位作家诞辰100周年之际,举行隆重的纪念会,是对三位作家精神风范和创作成就的崇敬和尊重的真诚表达,也是党和政府重视浙江文化建设的生动体现。”
省委宣传部部长陈敏尔发表了讲话:“陈学昭、黄源、林淡秋三位老文艺家是中国文化界的光荣,也是浙江人民的骄傲。”他说,纪念“三老”,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三位老文艺家的革命情操和高尚品德,激励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艺术修养,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促进浙江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奋斗。
本报记者 陈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