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6版:每日新闻·城事
3  4  
PDF 版
· 氤氲吴韵 美哉运河
· 杭汽发将搬离运河
· 《杭州运河丛书》问世
· 145年前的溜冰少年
· 小巷深处闻雅韵
· 江南运河点睛之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无锡清名桥
江南运河点睛之笔
  从镇江出发,高速公路两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到了无锡。

  一路走在这个城市,几乎每次过桥都能和古运河邂逅。看来,无锡人自称是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还有一处值得自豪的:“万里长城精华在八达岭,千里运河古韵在清名桥”。

  苦寻清名桥

  “珍珠”带来的骤雨过后,晴天似乎显得格外明亮,在下午两点时分,我们去寻找这包着古韵的清名桥。

  顺着马路边的阶梯往桥下走,一转身,一条淹没在高楼里的沿河老街出现了。兰色的旧门牌告诉我们这里叫“伯渎港”,64岁的胡宝根老先生坐在家门边上研究地图,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 “清名桥原来叫清宁桥,明朝万历年间,无锡‘寄畅园’的主人秦耀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的,他俩名叫太清、太宁,因此各取一字叫作“清宁桥”。到了道光年间,因避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故改名为清名桥,我们也叫它清明桥。”

  让我们意外的是,几十米路外有一家开水店,有家店门口排起来长队伍,炉灶口有两个大锅,老板娘一根根地往里塞柴火,水一开,用尖嘴漏斗任你灌水,这里的居民乐呵呵地竖起一根拇指说:“就一毛钱一壶,比自己家烧便宜又方便。”而另一家开水房就相对先进些,在烧水炉前装了3个水龙头,可水还是用着柴火烧(水炉前写的“内有男女洗澡”的澡堂广告着实让我们笑弯了腰)。

  开水房里听老故事

  开水房里,陆先生在房内劈柴,他的妻子则在外面烧水张罗生意。怕我们听不懂他的话,陆先生拿起一支粉笔画图写字给我们介绍:“以前从清名桥往东走就没有桥了,东面农村过来的人们都在这里靠岸,几乎每家每户都是码头。我小时候这条街每家都是商铺,连桥头都在卖布。农民们挑着自己的农作物来换油换米,以前无锡南有伯渎港米市,北有三里桥米市。”

  陆先生说,他的太公当年是开金银当铺的,后来他家租房子给别人开杂货店。“这条街有个清和楼,大家在里面喝茶听书,那时的清名街上有3个书场。”陆先生回忆说,到了解放后公私合营吃大锅饭,店面就一家家消失了,码头也日渐凋敝。

  本报特派记者 余雯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