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只碗调出彩色纸
很久以前石桥村的先辈们就用一种构树皮造纸,这项手艺一直流传至今。树皮的纤维经过浸泡、蒸煮再打成纸浆,放进木制的模子里成型,烘烤晾晒之后,一张白皮纸就做好了。这种纸民间用量很大,主要用于书写、画画、生活用纸或做鞭炮引线。1996年以后,因为国家不准私人开爆竹厂等原因,白皮纸渐渐滞销了。
正当王兴武犹豫是否继续做白皮纸的时候,邻居蔡家成在外打工的姐姐蔡小丽寄回了一封信。蔡小丽在一个香港老板那里打工,工厂做贺卡和礼品包装的手工纸需从韩国、印度进口,成本很高。她寄了一些彩纸过来,想让家里试试做新产品。可谁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这封信引起了王兴武的注意,拿着这些五颜六色的破纸片他如获至宝。
他把十几年做纸攒下来的七八千元钱全部拿了出来,开始向彩纸挑战。虽然他对纸浆如何上色、用什么颜料等等一窍不通,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款蓝色的纸和苗族妇女穿的衣服颜色有点相近,就用了一块蓝靛,做出了第一款蓝色皱纸。紧接着他把苗族蒸花米饭用的植物颜料黄饭花、红栀子、枫香叶全部找了出来,一款一款地试做,用了两年时间,终于做出了几张跟样板基本符合的彩纸。
2000年4月28日,蔡小丽的香港老板闻讯赶来,提出愿以每张3元钱的价格让王兴武批量加工彩纸,把王兴武乐坏了:那时,白皮纸只能卖7分钱一张。
但是香港老板要求王兴武做出28款不同的标准彩色纸。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他专门到床单厂请了一位专业调色师,后来又在家门口摆了1000多个碗,每个碗里装上不同的颜料,一碗一碗调试颜色,然后做好详尽记录。10天之后,满意的香港客商给他下了18万元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