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每日新闻·热线
3  4  
PDF 版
· 苗寨来了阿里巴巴
· 海警新外观标识艇亮相台州
· 老早以前,
· 七彩铃音 牵手希望工程
· 宝宝作画 奶奶遮阳
· 千年家谱想再续前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老早以前,
跨湖桥“前辈”就懂针灸了 如确证,比砭石针具早了4000年
  ■本报通讯员 王肖君

  ■本报记者 孙连兴

  

  对于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一些奇形怪状的骨器和木器,考古专家们至今还无法解释它们的用途。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柳志青一直醉心于研究这些不明用途的器物。最近,他发现其中一些骨锥、骨钉形器和木锥、木钉形器的造型与后来的针灸用针十分相似,并由此论证出:8000年前的跨湖桥人已经懂得用针灸祛除疾病。

  

  柳志青告诉记者说,针灸学是中医药学最古老的组成部分,2000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标志着针灸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另据考古资料记载,山东日照县龙山文化遗址墓葬中出土的2根砭石,其尖端为三棱尖锥形和圆形。这2例新石器时代晚期之末的砭石,是早期的针灸针具,它的发现将针灸医学的历史推前到距今4000多年前。

  那么早在8000年前的跨湖桥人是否可能懂得原始的针灸治疗技术呢?对此,柳志青教授的答案是肯定的。

  他说,中医药学界普遍认为,砭石治病来源于我国东部沿海以渔业为主的民族。从当时的古地理环境看,萧山跨湖桥文化遗址就在海边,因此具有发明早期针灸的环境条件。

  然而在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专家们并没有发现砭石。对此,柳志青教授没有气馁,通过对大量出土骨器和木器的对比研究,他最近终于在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找到了一些与砭石相样形状的器物,主要有骨锥、骨钉形器、木钉形器。

  柳教授告诉记者,在跨湖桥遗址出土的骨钉形器有的是由骨壁较厚的肢骨锯切、精磨而成,造型圆润、规整,器壁光亮,尖部较钝,因为长期被使用,骨钉形器表面还呈现出一种有如玉器被长期把玩后的包浆状。它的作用与鍉针类似,都是着重于用力刺压穴位皮肤,但不刺破,而同期出土的木钉形器也是同样构造。

  由此看来,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的针灸针具,可能比山东日照县龙山文化遗址墓葬发掘的砭石还要早约4000年,而且从跨湖桥文化遗址的文化层分布来看,其针灸针具尖部还有一个形状演变过程,这说明古人的针灸技术也在不断探索完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