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大讲堂
3  4  
PDF 版
· 张新建: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
· 张新建语录:
· 张新建: 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的开场白中特别提到他对新华网上网友意见的关注,他说:“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互联网话语权的重视。
张新建: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
  馒头事件与话语权

  大家对“馒头事件”可能并不陌生,请大家想一想,在“馒头事件”之前,在座的有谁听说过胡戈?像他这样一个在业界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假如不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又怎能把一个大名鼎鼎的导演搞得如此不爽?

  不管胡戈最初创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不是为了出名,但现在,我们很难说,是胡戈沾了陈大导演的光,还是陈导沾了胡名人的光。这一事件的更大意义在于,随着网络传播力的增强,我们终于迎来了“话语权革命”的风暴。

  与此类似,刀郎、庞龙、香香等网络歌手正是通过网络的免费传播,打破了此前娱乐公司对市场的垄断,跨过了“花费巨额的宣传费”的门槛;同时,音乐好听与否,也不像以前需要通过专家的评判来影响大众的取舍,而是网友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出决定。

  话语权的概念界定

  互联网的话语权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在网上搜索“互联网话语权”,百度有34.8万,google有51.1万个条目,并且每天都在增加。

  但是,到底什么是话语权呢?“权”这个字在法律意义上有“权利”(right)和“权力”(power)两种不同的含义,相应地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也有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两层涵义。

  话语权利是指人们在互联网平台上行使的言论、出版、参政、议政等权利,宪法赋予公民言论和出版的自由,言论和出版的权利其实就是话语权利。

  话语权力则是指在互联网时代政府或企业、组织对互联网技术、发展方向的控制力,即谁能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谁能控制资源。这是广义上的话语权。

  人人都可以写博客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国家和地区之间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跨越了地域、时间、文化、政治等因素的障碍,整个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信息交流系统。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的横空出世,是对传统话语权分配模式的颠覆性革命,特别是随着Web2.0的出现,网络更加以个人为中心,更加平民化、多元化、个性化。

  胡戈能在舆论上压倒陈凯歌就体现了互联网文化中的平民化特征。现在很多“名人”都写起了博客,像徐静蕾、潘石屹,但名人博客也还是平民化的,他们写的都是身边的小事,名人走下了神坛,成了网民中的一份子,距离没有了,大家平等了。

  《钱江晚报》前段时间专门讨论过杭州中小学生流行写博客的话题。博客走进校园,而且是中小学校,内容不会深奥到哪里去,我看到有一篇就是写“爸爸抽烟不好”的,虽然是小朋友写的,但照样有人看。这是因为互联网文化的消费是分众的、多元的,在互联网上,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产品,文化的包容性大大增加。

  传播向互动性交流转化

  网络媒体出现后,话语权利的实现方式由单向线性传播向互动性交流转化。比如,我们可以在BBS讨论问题,通过QQ、MSN进行情感交流。

  过去,我们说文化是一种产业,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分离的。到了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一致性,我们每个人可能既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

  举个例子,以前辞典、百科全书都是专家学者写的,大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而现在,维基百科(Wikipedia)就是一本完全开放的在线百科全书,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对《词典》中的关键字条目做注解,这个项目从2001年1月投入运行,半年后就有1万个条目,2年后条目就接近10万,相当于一本大英百科全书。Wiki所提供的协同动作、知识共享框架,前提是相信更多人拥有更大的智慧,更多人可发现更多错误,同时参与者是理性和客观的。缺乏理性和客观,很难想像Wiki能够成功。

  同样,以互动交流为主要方式的博客社区Slashdot,数百万技术人员在社区里获取新闻,发表文章,就有关问题争论、讨论,如今,每天读者的帖子就有近万条之多,差不多是一般技术网站一年的文章数量,被《纽约时报》认为是21世纪互联网出版的典型。

  P2P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改变了早期的C/S结构,实现了以网站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与消费的一致性。

  信息传播的海量与速度

  存储技术、网络手段的飞速发展,成就了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强大的搜索功能使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选择话语对象,而网络实时发布的特性,使我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世界各地的信息资讯。

  以前海外读者要看我国的《人民日报》非常困难,由于邮递问题,一般要5天左右才能看到;想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般要等到一周以后从录像带上欣赏。现在,可以随时从我国各大网站上看到当日新闻事件及相关报道,春节联欢晚会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收看。据报道,2006年,央视采用CDN、P2P技术网上转播春晚,超过60多个国家地区、400万网民网上看春晚,最高同时在线50万。

  信息更加公开透明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信息不对称现象得以改观,普通百姓也能通过网络以平等的身份参政议政,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大大加快。中国政府网站正式开通当日,点击达到了4048万。“过去老百姓看不到的,现在都登出来了。”2005年11月28日,试运行的中国政府网把直播间设进了中南海,对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网民第一次实时看到了国务院重要会议是怎么开的。

  “两会”期间,央视记者王小丫开通了工作博客《小丫跑“两会”》,通过互联网与关注“两会”的网友直接对话,听取大家对“两会”的意见和建议,并直接带到会上,引发了“两会”主持人的博客热。

  话语权也需要政府管控

  从法律上讲,有权利必有义务。我们在行使互联网话语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作为权利人的相关义务,也就是说要接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就像萧伯纳说的那样:自由意味着责任。权利不能滥用。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扉页上这样写道:"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经济,回家去吧!”因为市场有一只无形的手在管理。亚当·斯密的无形手理论认为如果每个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对等地履行义务,市场这只“无形手”便能够自动调节,自我配置。不难理解,在互联网领域,广大网友的理性、自律是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相信大多数网友能够做到这一点。

  上世纪2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出现就是因为市场领域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当时,凯恩斯提出了有形手理论,认为政府应在宏观经济领域进行管理。由于互联网领域的眼球经济特点,有时恰恰是非理性的才更能吸引眼球。因此,如果完全依赖市场的自由选择,可能导致混乱状态的出现。所以在互联网话语权管理上,除了依靠市场的无形手自动调节外,也需要凯恩斯的“政府管控之手”。

  慎独与慎众

  儒家提倡慎独,《礼记·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于微。”大意是,君子越是处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越是应该做到十分谨慎,自觉地防止去做那些不道德的事情。

  不少网民认为,网络是虚拟的,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可以无所顾忌,所以网上舆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和情绪化,同时,由于情绪化的舆论更有感染力,所以得以更快地在网络上散布开来,导致网络舆论的“不可控性”。

  事实上,虽然ID是虚拟的,但每个人都暴露在众人面前,一切都有记录,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追查到,所以,我们更需要提高自律意识,做到“慎众”。

  政府对互联网的管理

  现在,互联网上色情、暴力、欺诈、诽谤、谩骂、触犯他人隐私等有悖社会公德甚至违反法律的内容大量存在;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网络犯罪问题、网络垃圾问题等等互联网话语权的滥用现象非常严重。在互联网管理这个问题上,几乎每个国家的政府都担当起了主导者和推动者的重任。

  对网络犯罪的管理。为防范计算机和互联网犯罪,世界许多国家都成立了专门机构,以国家立法形式授权强力机构秘密监控各种网站和电子邮件。凡涉及色情、欺诈、教唆和诱导犯罪,侵犯知识产权、著作权和个人隐私,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主张恐怖主义,利用网络贩毒等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对网络禁区的管制。很多国家都把敏感的政治、宗教以及种族等问题作为网络禁区,进行监测、封堵、管制。

  对论坛跟帖的管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许多西方国家的网站很少开设BBS论坛和新闻跟帖,对跟帖内容的管理也比较严格。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采取了网络实名制等措施,试图将网络评论和匿名信息的不良社会影响降到最低。

  中国网络管理亟待加强

  比较而言,我国的网络环境还是蛮自由的。以垃圾邮件的管理为例,由于中国对垃圾邮件管理滞后,一度被国际垃圾邮件制造者视为“垃圾邮件的天堂”。目前,国际上有3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反垃圾邮件的相关法规。我国虽然也成立了反垃圾邮件的协调小组,并形成了“反垃圾邮件公约”,但仅是一个“行规”,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对此类犯罪行为虽有提及,但缺少细化量刑手段。

  目前,网络文明建设已经引起了政府、业界和网民的高度重视:政府大力倡导文明办网,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文明上网自律公约》,不少网民也发出了“做文明网民倡议书”,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在北京启动,浙江电信也推出“绿色上网”业务,帮助家长屏蔽互联网上各类不良信息,有效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

  马太效应与趋同假设

  “马太效应”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表达就是:让富的更富,穷的更穷。我个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马太效应”只会更强,不会变弱。比如在搜索机制、网页访问、网页链接、网络节点间地址连接等方面都存在“马太效应”,在强国和弱国、城市和农村间也会发生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的“趋同假设”理论认为因为资本的逐利性与资本报酬率递减规律,地区间差别会逐渐缩小乃至消除。但是实际并非如此,因为“马太效应”的存在,使得这种趋同变成了同一个群体中的内部趋同。

  之所以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理论,是因为当前中国的互联网领域存在着浮躁情绪。大家可能觉得中国互联网发展得已经非常不错了: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市场(1.1亿网民),十几家互联网公司境外上市……实际情况呢?因为我们未能把握互联网的最核心技术,未能有效创新网络应用,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得并不令人满意,我们要警惕这种表面繁荣、这种浮躁情绪。

  中国在互联网上的弱势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号称世界第二,但互联网渗透率不到10%,比越南还低。

  再看这些上市公司,把百度、腾讯、新浪、搜狐、TOM等公司加起来,市值130亿美元,而日本第一大互联网公司雅虎日本市值是500亿美元。中国的这些公司现在所获得的市场认可与第二大互联网市场的称号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互联网核心技术的角度看,网络技术发端于美国,总体上讲,美国至今仍然掌握着网络的核心技术,控制着网络发展的方向。

  电脑是美国人发明的,英文字母可以直接处理,每个字母就是1个字节,1个汉字需要使用2个字节,而且需要借助汉字输入法软件。美国人在互联网文字输入上的效率是我们的2至4倍。

  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全世界74%的IPv4地址为美国拥有,平均每个美国人有4个IPv4地址。而大约21个中国人拥有1个IPv4地址,整个国家拥有的IPv4地址数还不如麻省理工大学拥有的多。

  根据各RIR的统计,截至2004年11月,全球已分配725个IPv6地址块,其中美国99块,日本73块,德国72块,荷兰43块,英国41块,韩国31块,中国大陆14块。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少数发达国家依旧占据着已分配地址的大多数。

  多年来,在全球互联网最具权威的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组织——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通过的3000多个互联网国际标准中,没有几个是中国自主制定的标准!不能掌握标准制定权,就不能掌握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互联网域名相当于主机在互联网上的门牌号码,是重要的国家资源。全球共有13台根服务器,10台在美国。全球所有的邮件都要通过这些根服务器才能发出。因此,谁控制了根服务器,谁就可以控制所有的邮件。据统计,美国ICANN公司管理着150多万个中国互联网域名,中国的互联网管理机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只管理着109万个。

  创新技术获取话语权力

  谁掌握了网络的核心技术,谁就拥有了终极话语权。要想拥有更多的互联网话语权,就必须进行自主创新,想方设法掌握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占领行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把握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先机。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核心技术研发的重要性,在IPv6技术的研究上、在域名解析技术研发与应用上、在国际标准的制定等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试图在互联网话语权力的争夺中获得一席之地。比如,在“.cn”下启用二级域名,减少我国互联网运行与服务对国外网络及服务器的依赖。为了维护中文域名注册用户的利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还主导制定了“中日韩多语种域名注册标准”。

  只有民族自信、自强,大家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互联网大国,才能把握未来的话语权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