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2版:财富·浙商
3  4  
PDF 版
· “出去”为了发展,“回家”更多温情
· “回家”的路难, 但充满希望
· 3
· 回到杭州,就像“回娘家”
· 1
· “回家”的感觉不错
· 2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回到杭州,就像“回娘家”
  企业: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

  董事长:楼金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海南的热潮兴起,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南渡琼州海峡,一展身手。楼金却丝毫没有动心,他正苦心经营金华第二药厂,积攒实力。而就在人们陆续撤离海南的时候,1988年,“金华二药”的力量壮大了,楼金才带领几员大将风风火火杀奔海南。“诱惑当然大,但我一直相信能赚钱的毕竟是少数人,只有当机会和实力匹配的时候,才能成功。”

  聊起当时“落后”于他人的选择,楼金笑着说:“这只是我们厂发展的需要。”原来,早在正式去海南创业之前,楼金就以独到的眼光分析过政策、环境等诸多因素,并进行过实地考察。他说,海南当时经济还比较落后,不大可能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但它属于热带地区,药物资源丰富,而当地及毗邻的东南亚各国,都还没有生化制药厂。只要搞得好,完全可能在海南建成一个新的药品生产基地,造福海南,辐射亚洲,打开国内外市场。

  “那时候条件真是很艰苦。”回忆起当年率领三员爱将,赤手空拳,从零起步在海南创业的经历,年届七旬的楼金无比感慨。让楼金欣慰的是,在他们的艰苦奋斗下,一手创办的海南亚洲制药厂在“天涯海角”声名鹊起。

  “虽然身在海南,但是我的心还是留在金华。”南下战略获得成功后,楼金当即杀了个“回马枪”——对“金华二药”实行股份制改革,将其改建为股份合作制的浙江迪耳药业有限公司。“我要让我的员工们得到实惠。”楼金的愿望,莫过于制药厂老员工们的日子能一天天好起来。

  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楼金在金华与海南的两家企业都发展得有声有色,楼金加快了回乡的脚步:出资800万元兼并了金华金森宝花粉营养食品厂,组建成浙江亚峰制药厂;随后,又在钱塘江畔的杭州高新区组建了五家公司等。楼金说,他先后累计投资十多家企业,投资总额预计达8亿元。如今,楼金实际上已经把经营指挥中心搬回了杭州。

  对于“回归”,楼金坦言,是公司发展的需要。虽然在特区海南,有比较优惠的税收政策,但是由于地域限制,运输却不方便。而在浙江,原材料、货物的运输成本能大大降低。楼金说,回到杭州,总是有“回娘家”的感觉。在杭州高新区发展,不仅政策诱人,服务也十分到家。高新区管委会不仅会听取各个企业的意见,更不时组织一些招商引资活动,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