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想找一家专业社会心理咨询机构还真不容易,辗转从一位朋友的朋友口中得知,体育场路上有家心理咨询中心,于是记者前往“咨询”。
拨通了咨询热线,一位声音听起来温文尔雅的先生,问记者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记者称自己参加工作已经一年多了,但总觉得很难融入同事的圈子中,觉得自己很没用,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同事们也都不喜欢我,所以非常苦恼,导致工作也很不顺心。
那位先生问记者是否愿意找他们聊一聊,并问记者需要怎样的咨询师(比如对咨询师的性别、收费标准的要求等)。记者表示没有关系,于是对方约记者第二天上午10点到他们公司当面咨询。
第二天上午,记者应约来到体育场路口某大厦的1102室,门外看起来,挺像一户普通人家的家门。
按了一下门铃,有位小姐过来开门。 进门正对面就是一张写字台,一位中年男人自称陆老师,递上一张名片,名字下面印着“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美国NGH认证催眠治疗师”。他把记者让到左手边的房间里落坐,关上门。门外的把手上挂着“咨询中,请勿打扰”的牌子。房间12平方米左右,干净的墙壁上挂着风景画,有纵横两排沙发,沙发上有靠垫,沙发前有一张茶几,布置得简洁干净。
“怎么称呼你呢?”陆老师给记者倒了杯茶,笑着问。
“叫我小张好了。”
于是陆老师开始问些轻松的话题,诸如早饭吃了么?工作之余有什么爱好?
顺其自然地,陆老师把话题引入记者前一天说到的问题。这时他成了听众,认真地听记者陈述,偶尔提问,却从不给明确的答案。记者问了很多个“怎么办”,他还是没有明确表示应该怎么做。
独脚戏不好唱,记者编的一些理由,在心理咨询师面前显然站不住脚,很快就“穿帮”了,难以自圆其说。陆老师笑了:“你的性格挺开朗的,说话声音很响亮,也很愿意交流,问题不严重。”记者只能说明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