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每日新闻·市民
3  4  
PDF 版
· 全国健身好家庭有啥花头
· 独居老人不再寂寞
· 一格移动信号 扑灭一场山火
· 老教师斗“癣”六年
· 火场脱险教你几招
· 和高爱月家PK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记者亲身体验
全国健身好家庭有啥花头
  ■本报记者 陈 雷

  

  5月20 日早晨,在黄龙体育中心的“安利健康跑”起点上,来自杭州金沙港社区的高爱月大姐,领取了一个令许多人、许多家庭羡慕的大奖:全国“全民健身好家庭”奖。这让她在接下来的“健康跑”中,一路都笑容满脸,充满了劲头。这个奖,整个杭州只有2户人家获得。

  全国“全民健身好家庭”是怎么过日子的?他们吃什么?他们的健身之道有什么特别?高爱月想了半天还是觉得自己家很平常,干脆,记者上她家体验了两天。

  晨练时段 各不相同

  第一次迈进门我就晕了,你肯定想不到,高爱月全家5个人,早饭得分5顿吃,晨练也是各忙各的,很有个性。

  早晨5点,高爱月第一个起床。住在九里松花苑是她家得天独厚的运动条件,周围风景优美,空气可好了。

  5点半她出门晨练,公公金正水起床了。高爱月在小区里组织人们练习太极剑、木兰拳等等,金老伯呢,在家练“金鸡独立”等热身动作。老人家身子骨好着呢,腿一扳,一个“金鸡独立”能站上很久。

  6点,男主人金荣起床,直奔北高峰。7点,婆婆李慧霞和女儿金燕婷最后起床。婆婆身体比较弱,晨练只是在小区周围慢慢走。女儿呢,直接把上班 “急行军”当晨练,骑着自行车过杨公堤,上桥、下桥、变速骑都是锻炼。

  坚持走路 健身首选

  高爱月家的健身特色就是每个人都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健身方式,不过有一点倒是一致的:每天坚持,而且走路为主。

  金老伯78岁,但是能从九里松一直走到西湖大道,每天一趟,有时还要去十里琅珰、宝石山,走完就找老伙伴们喝茶去。婆婆李慧霞77岁,因为心脏病多年,严重的时候路都走不了,所以到现在只是坚持在家附近散步,下午去社区活动室,如今也大有起色了。

  45岁的金荣是老资格的出租车司机,他不会说“整天开车没时间锻炼”此类的话。在老金看来,开出租车的优势就是时间自由。有生意就做,有空闲或者遇到交通高峰,就往哪座山脚一停,爬山去了。西湖边那么多山呢,看看风景,吐纳气息,心情能不好么。老金还有个多年雷打不动的习惯,晚饭后一定要拉着老婆的手出去走一走。有一次,我给高爱月大姐打电话,就听到老金在楼下叫了好几嗓子“好出发了!”

  健身表格 “花头”蛮透

  18岁的女儿金燕婷是宾馆服务员,“我上班就是不停地走来走去,所以下班后必须换个运动方式,骑自行车绕西湖去!”

  “花头”最多的还是高爱月的健身表,看得叫人眼花缭乱:早晨,星期一和星期五是在花圃门口打腰鼓,星期二三四是在九里松花苑行走;星期三上午木兰扇,下午在金沙港社区跳健身舞,星期四唱越剧;双休日还要带着女儿一起做西湖风景区的志愿者,参加“你丢我捡”和义务导游……目前她还是社区文体健身项目的组织者和骨干,射击比赛、象棋比赛,什么活动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穿可马虎 吃要讲究

  高家基本不做早餐,这点挺特别,“都是买的,但是吃得比较讲究,常换花样。小区里开了商店后,方便多了,超市里的品种也很多。”早餐是中西结合的,牛奶、豆奶和豆浆,馒头和面包,偶尔来点稀粥。注意哦,是有营养的粥,不是杭州人平常煮的“水泡饭”。

  黄瓜儿拌拌、芥菜清炒、桂鱼清蒸、毛豆丝瓜放个汤,外加半只卤鸭,这就是高家的一顿日常晚饭。“蔬菜为主,荤菜少吃;相信食补,不要药补;要吃新鲜,不吃剩菜,冰箱少用……”金正水老伯伯说起饮食经来一套一套的,原来他在老年大学就是学“健康教育专业”的。

  “我们家的人吃都蛮讲究的,穿衣服就不讲究,化妆品也基本不擦。”高爱月大姐说起这个来特别自豪,看看她皮肤,最时尚的古铜色,两边脸颊上,健康的红晕如同飞霞,实在比胭脂水粉要生动多了。

  素质监测 数据说话

  高爱月全家体形都非常标准,不胖也不瘦;皮肤都很光洁,没有痘痘也没有斑点;为人都很和气,脸上常带笑容;人缘很广,在路上老遇到人问好。

  这是主观感受,不过还有会说话的数据:“腹部皮褶厚度”15毫米、“台阶试验1分钟后脉搏”80次、“坐位体前屈”18.3厘米、“闭眼单脚站立”52秒、“选择反应时”0.02秒……金正水老伯78岁的身体给这些稀奇的监测项目的答案实在是出色。高爱月一家人在接受“国民体质监测”时,都经过了这样细致入微的考验,每个人的报告都有4页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