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改善跨大西洋关系,以图在欧美之间发挥桥梁作用,是默克尔对外政策调整的重要方面。
新政府继承了施罗德政府不向伊拉克派兵,继续在阿富汗派驻维和部队的方针,但以默克尔为首的联盟党领导层批评施罗德未能耐心地做美国的工作,为了迎合群众的反战情绪和赢得选举而不惜与法、俄联手反对美国,造成了“反美主义”印象,导致了东中欧国家对德国的疑虑,加重了新老欧洲国家的分裂,并使德国失去了对美国的影响力。联盟党领导人还认为,德国诚然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美国保护,也不必对美国在战后给德国提供的马歇尔计划援助和支持德国重新统一而无休止地感恩戴德,但美国毕竟是德国的“关键盟国”,欧洲的安全与稳定仍需要美国的“存在”,大西洋伙伴关系对欧洲的“和平、自由、安全以及促进民主与社会公正”仍具有“突出作用”。
由此而得出的政策结论是:(1)德国应在法美之间保持平衡。避免在法美之间进行选择。尤其不应搞“德、法、俄轴心”。(2)必须在公众舆论中停止为争取选票而公开批评美国的“反美主义”做法,如有必要对美国提出批评, 亦应通过外交途径进行。默克尔访美时,曾当面向布什总统提出,希望关闭关塔那摩监狱。(3)在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应通过具体的合作体现德美友谊,如支持和配合美国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总之,德美之间虽然仍有分歧,但默克尔力图利用自己在美国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破解德美关系的僵局,争取美国的重新信任,恢复德国在欧美之间的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