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成方
昨天早上天没亮就出门,马不停蹄地赶了一天路,傍晚时分,我终于来到了这个美丽的苗寨——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走进镇教育站,就看到了正在电脑边忙活的胡国刚。
小胡告诉我,这几天,他被镇教育站分派到离这里三十公里的乌尧村小学,从镇里到村里有三十多公里路,其中一半路还没通车,翻山过去要三个多小时,所以,尽管那里不通手机,他还是和老师吃住在一起。
乌尧村小只有一台早已瘫痪了的电脑,在他修电脑的同时,就被众多希望学会操作电脑的老师和学生围上了。等那台久未启动的电脑一打开,几个年龄与他相仿的老师,就争相要试试这“死里逃生”的电脑,有的要求学五笔打字,有的要求学一些入门知识。有备而来的小胡,当即装上了《趣味学五笔》之类的相应软件。
“这几天,学电脑的老师们连午休都放弃了,学得最快的已能建文档打字了。”说起乌尧村小的几位老师,平时比较沉闷的小胡话就多了。
镇教育站长杨天伟对我说,作为全国最大的苗寨,西江共有2.4万人,其中95%是苗族。 全镇一所中学,16所小学,共有2300名小学生,800名中学生。206位老师中,像小胡这样精通电脑的一个都没有。不少学校配备的电脑出故障了,只好闲着。有的学校,每月都交60元的上网费,却无法上网。所以,这次小胡来支教,最要紧的任务就是先让这些“死了”的电脑能尽快“复活。
“他啊,对着电脑就像能使魔法一样。这给我们以后使用电脑添了不少信心。”一位老师兴奋地说。
“现在最难的是,要教会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一个正确使用电脑的方法和习惯,在这个基础上,再培养几位能进行图文处理、做网页、做动画的‘高手’,这样,我才能放心地离开这里。”小胡悄悄对我说,其实,这里的困难还多着呢,比方说学校的课桌椅太差、老师的宿舍太差等问题。“你跟我到乌尧村小看看就知道了,那些课桌都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桌面上坑坑洼洼的,根本不能写字!”
他说,等忙过这一阵,他还要跟着杨站长一起走遍西江的17所中小学,并希望通过《钱江晚报》,使更多的浙江读者来关心这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