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E0004版:生活家·Shopping
3  4  
PDF 版
· 未来手机七大用途
· 手机新功能,宝贝?鸡肋?还是浪费?
· 【记者手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手机新功能,宝贝?鸡肋?还是浪费?
  ■本报记者 陈婕

  

  手机将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信息载体,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今年的电信日同时还被定为首届“世界信息社会日”,算是为手机的未来发展划定了一个时间纪元。信息社会真的近了。但就在手机日益承担更多“职能”的同时,你有没有发现:你花了大钱买回的功能齐全的新手机,真正在用时,却几乎不会碰那些功能。实际上,很有可能你1/3以上的钱是花在了无用的功能上。

  什么时候,

  手机变成了一种生活?

  在手机闹铃声中,你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你对着手机说话,你举着手机拍照,你拿着手机阅读,你抱着手机听音乐,你捧着手机看电影,最后你枕着手机入眠,好似你的温柔梦乡。

  在不知不觉中,手机走入百姓家门已有些年头了。这些年里,手机跟其他的IT产品一样,都没走出摩尔定律的轨迹:从模拟到GSM、WAP、GPRS、CDMA、CDMA 1X也只是短短的几年时间;手机外形也不断变小、变轻,屏幕由普遍背光上升到蓝屏、彩屏、双屏;功能越来越多,从单纯的通话到发送短信,再到内置摄像头、MP3、MP4,外加红外线、蓝牙接口,还有彩信、彩E,等等。

  管不了那么多了,手机已经就是你的生活,没得商量。手机功能就是生活的元素,只是,检查一下自己手机,打开目录菜单,影音编辑、定位、PTT、铃声快剪……这些是什么?或许有些功能你还没来得及开发,这只手机已经退休,或许突然回想起来,上一只手机的某些功能也从来都没用过……

  上周末,记者走上街头,针对手机功能展开调查,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0份。

  手机=“时尚”

  据记者的街头50人调查,正在使用的手机是自己第一只手机的有1人,第2~4只有41人,第5只及以上的有8人。而在49名换过手机的被调查者中,因为手机坏了选择换机的仅有1人。

  

  毕业快三年了,在每半年举行一次的同学会上,25岁的小张总是众人目光的“焦点”,法宝就是——手机:

  刚毕业时买的那个“宝贝”外表时尚令她心动;之后的那个可以细心地用笔帮她做备忘录;一年前的那个可以陪她玩游戏解闷;去年的那个可以给她播放流行歌曲;而刚买的这个则会体贴地为她拍视频短片。

  “现在还有几个人是因为手机坏了才换的呀。”小张说。

  在手机卖场工作的小余告诉记者,“手机坏了”早已不是淘汰手机的惟一理由,不喜欢了、没法拍照、不能听歌、有点旧、很没面子……理由太多了。客人买手机,问得最多的是:有MP3吗、能摄像吗、有什么游戏?一般看重的是这些附加功能。

  我们国家和日本、韩国对手机的市场定位较一致——时尚消费品。所以产品研发自然很重视附加功能、外观是否吸引眼球等。从彩屏、和弦、无线上网、数码拍照到MP3,每一个噱头十足的新功能都带来一个新“换机时代”。权威媒体发布的数据显示,半数中国手机用户在1至2年内更换手机;约7500万用户不到一年便要更换手机,占用户总量的20%。按照这一规模计算,我国每年淘汰手机的总量可能将突破1亿部。

  手机=需瘦身的“胖子”

  据记者的街头50人调查,翻阅手机菜单,上面罗列的手机功能项目在10项以下有2人,在10~20项之间的有19人,29人的手机菜单项在20项以上。在20项以上的29人中,手机中均有从未使用过的菜单项,甚至以后也不会使用。在10~20项手机菜单项的19人中,11人手机中有从未使用的菜单项。而在10项以下的2人中,手机中不存在从未用过的手机菜单项。

  

  “购‘小三儿’已两月有余,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普通的功能觉的很好用。”摩托罗拉V3的使用者张强说,“不过,它功能多而不精,本来内存就很小了,这下搞得整个手机用起来很不爽,朋友拿E398给我传了5首铃声,将近5M,一下子就占了15%的内存。”

  为了省出一部分空间,张强于是就开始删除手机自带的JAVA和主题,问题出来了,删除主题进不了铃声明细了。“网上搜罗了一下,发现问题相同的人还不少。”

  按照高手指点的《V3手机瘦身扩大内存方法》,张强又是删铃声,又是删图片,删除彩信中的多媒体模板,把没用的JAVA游戏全部删除,“最后可以删除两个大文件,两个文件都在根目录,跟手机主题有关的,但是我们又不会用的。”一番折腾之后,手机功能终于“瘦身”成功。

  手机=电话+短信

  据记者的街头50人调查,问及使用频率最高的五个手机功能,高居榜首的依然是通话以及短信,100%的被调查者把它列为最经常使用的手机功能。接下来,48人选择了闹钟,40人选择了游戏,31人选择了相机。

  

  外壳有些斑驳、直板、绿屏、没摄像头、没蓝牙、没红外线……沈焱手中的诺基亚8210与周边众人手中的翻盖、滑盖、彩屏、摄像头似乎显得格格不入。“我这个手机现在已经称得上是古董机了。”沈焱笑说。

  “2001年我考上大学,暑假爸爸陪我去六百买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机——诺基亚8210,花了2900多块,这个价格在现在可以买一个还不错的手机了吧。其实当时手机型号非常少,我印象深刻的只有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三星,基本的几个型号都能背出来。”沈焱说,在接下来的那个寒假,班级一行20人到安吉进行社会实践。途中,大伙儿走散了,而山上信号很差。“关键时刻,只有我的小诺还有些信号,当时真是出尽了风头呢。”这是沈焱在回忆自己的手机故事中的片断。

  5年过去了,陪伴沈焱的依然还是当年的那部小诺。“手机就是手机,只要能满足基本的通话、短信功能,屏幕效果好一些就足够了。”沈焱说,试想一下,在买手机时曾那么在意的特殊功能,有多少从未使用过?“语音呼叫功能大家肯定都知道吧,那有谁在公共场合对着手机喊过别人的语音号码?反正我没有试过。”

  更好笑的是,有段时间,手机上网功能成了最引人的卖点,当时很多人第一时间换了这个新功能的手机,“很多同学直到手机报废也没用过一次。更郁闷的是,有次接过同学的手机玩,没想到那家伙居然还特意提醒我,千万不要揿那个上网键。本来就是想看看新的上网功能,可同学就担心一不小心上了网费钱,那还因为这个新功能买手机干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