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华 叶玉跃
本报有关临安米糠车三轮车酿成大车祸的报道曾震惊了杭州(详见本报5月9日A5版)。昨天,临安交警大队公布了“5·8”特大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5月8日凌晨6时45分左右,刘某驾驶严重超载(限载4吨,装载了10吨)的 “东风”中型厢式货车,因长时间驾驶极度疲劳,一时意识不清,将车开到对方的车道上,与相对方向的孙某驾驶的农用运输车,以及杨某驾驶的正三轮摩托发生碰撞,后驶出道路东侧路基,坠入农田,造成对方车上7人死亡,3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刘某对事故负主要责任。
为了更好地还原事故本身,临安交警盛军还把他查处事故的经过写成日记,想通过本报向社会公布。“真的太有必要给大家提个醒了。”
记者将日记整理如下:
一个驾驶员的“经验和教训”
5月8日早上7点多,天阴沉沉的,不远处有乌云压过来。突然接到长西线特大事故时,我还有些不敢置信:这条路不是山路,都是直道,路况不错,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事故呢。
当我赶到现场时,其他同事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并对压在下面的驾驶员进行施救。看着人一个个被拉出来,我很着急,到底伤了多少人啊。
接下来,我就开始给第一责任人刘某做笔录了。
安徽人刘某,国字脸,中等偏胖的身材,黑黝黝的脸庞,额上带有几条深深的皱纹,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常年在外跑、饱经风霜的人。1996年6月,他考出地方驾驶证,成为一个专职汽车驾驶员,三年前受雇于临安某一吕姓老板。
刘说:“当时我正驾驶大货车往临安方向赶,眼看着进入临安境内,马上可以见到老婆孩子了,我就轻松了起来,可是‘砰……’一声巨响和猛烈的振动把我从睡梦中拉了回来。迷迷糊糊的,我只看见车子直接冲入田中。当我从地上爬起来时,只见车头前横七竖八趟着三四个人,再往车下看一双双脚露出来……我就报警了。”
一名老驾驶员,怎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交通事故呢,在看守所我再次见到刘时,他情绪有点低落,但精神还可以:“都是开疲劳车惹的祸,再加上超载……”
刘说,临安到江苏的这一条路他已经跑过很多次了,道路比较熟悉,照理说不该出什么差错,但那天他却特意选择了晚上11时出门,“我就是为了躲避交警检查啊。像我们运货的,每次出来都或多或少是超载的,晚上出门路上交警相对要少,而且这个时间出门经杭宁高速公路出口刚好是第二天的凌晨1点钟,高速交警刚好是下班时间……”
原来是这样,我不得不佩服驾驶员的“观察力”和“经验老道”。但是刘又说,即使选择这个时间出门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为避开路上巡逻的警察,经常大路不走走小道,有时开开停停,累了在车上打个盹,两天两夜下来,总共休息还不到三四个小时,身体和精神是相当疲惫了。
“为什么这样拼命开车啊?”我问他,这时,刘某的解释更让人吃惊——“这点路程不算什么,像我这样的驾驶员大有人在,只不过我的运气不好而已。”
可悲啊!思想上的麻痹和侥幸心理是最可怕的。
不仅如此,说起超载,刘更显无奈,“有时,我们驾驶员也不愿装这么多,但车主或者是货主不愿意啊。像这次明明是4吨车却装了10多吨,超载肯定会影响车辆的制动性能,出事了更危险,我都知道。可是如果真的按4吨的标准装运,以现在的运价,除了油费、过路费、车损费、驾驶员工资等等,利润又在哪里呢。”
听了这番话,作为交警,我感到很沉重,试想每天有多少驾驶员在跟我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又有多少鲜活的生命消失在滚滚的车轮下……我不敢想下去。
“5·8”特大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仍在进行着。对于走南闯北的刘来说,这是一个噩梦的结束。“我有10多年驾龄了,跑了大半个中国,总想避开交警,到最后还是离不开交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