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8日20时30分左右,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当初矿方上报5人被困,后经有关部门初步核实为44人;随后,调查人员进一步核查又发现13名矿工被困,被困矿工人数升至57人。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义愤填膺:这是一起性质恶劣、损失严重、影响极坏、特别重大的煤矿透水和瞒报事故。
目前,事故仍处在抢险阶段,但瞒报的轮廓已被初步勾勒出来。
精心炮制 谎言“出笼”
据初步调查,事故发生后,矿主根本没有上报。19日零时前后,接群众举报,当地公安部门来到现场调查,矿主汇报只有5人被困井下。5月19日14时,左云县向山西省、大同市及省、市安监部门报告说,初步核实有5人被困或失踪。
国家安监总局和山西省有关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责令相关部门核实。随着核查的深入,井下被困人数从5人升至44人、57人,矿方瞒报的“盖子”被一步步揭开。
5人被困的数字是如何得来的呢?据了解,矿主李付元事发后曾与两个包工头达成“攻守同盟”,商定按以下口径上报入井、出井和被困人数:
兰仁伙包工队入井8人,出井6人,被困2人;郭永奇包工队入井11人,出井8人,被困3人。加上其他包工队,“下井42人,升井37人,被困5人”的事故情况报告,就这样“出笼”了。
而这两个队当班时的真实情况如何呢?据初步核查统计,兰仁伙包工队当班实际入井33人,出井17人,被困16人;郭永奇包工队当班实际入井46人,出井6人,被困40人。仅这两个队实际被困人数就达56人,煤矿却仅仅上报了5人。
为了达到瞒报目的,事故发生后,矿方将井下工人的上岗证全部拿走,只留下5个证件,企图制造假象配合“5人被困”的谎言。
谎言编完后,几个责任人逃匿。
被警方控制后,李付元面对调查人员的询问仍然满口胡言,一再隐瞒,说矿上总人数三百五六十人,每班下井人数一百二三十人。而据抢险指挥部初步核实,新井煤矿共有1471名职工,每班下井人数多则300多人,少则200多人,事故发生前井下人员多达260人。
事故发生后,李付元曾威吓过一个包工头,要是有人问起井下情况,只能报他定的数字。他许诺说,等事情过后,要是政府给每一位遇难者家属赔20万元,他就给每个人出40万元。
50多名矿工兄弟的生命,在矿主“嘴巴一动、信口雌黄”的谎言中,被无情地深埋在几百米深的矿井下。因为矿主瞒报,贻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使抢险善后工作难上加难。
井下瞒报 地上转移
矿难发生后,矿方不仅不如实上报被困井下的矿工人数,积极组织抢救,反而雇人雇车转移家属。据有关部门和记者初步调查,事故发生后,矿方一共出动了5辆面包车,企图将6户被困矿工的28名家属转移至内蒙古,后被家属识破没有得逞。
据新井煤矿部分矿工家属说,井下透水后第二天凌晨,矿方指使人采取哄骗或强行手段,将被困矿工家属分批用车拉走,试图将他们转移,但矿工家属发现疑点后强烈反对,司机被迫开车回到矿上,矿方雇的司机还被愤怒的矿工打了一顿。
“19号四五点钟,天才刚刚放亮,我和几个家属上了辆面包车,说是去旁边的燕子山宾馆先住下,那儿安静。当时我们就上车了,一共有5辆车,前面一辆桑塔那轿车带路。大约走了两个小时,我们发现不对劲,车越走越远,就让司机调头。”一名四川籍被困矿工的妻子告诉记者。
除了转移矿工家属,矿方还在事故发生后第二天转移了五六百万元资金。
目前,警方已冻结了矿主及有关人员的11个账户,涉及资金1100万元,并已追回现金800万元。
瞒报背后 还有什么
矿主为什么要瞒报?由于目前仍处在调查阶段,记者还无法从矿主李付元口中找出答案。
一位在事故现场的专家分析说,矿主在发生矿难事故后选择瞒报,并雇人转移家属,“利”的刺激是最根本原因。在矿主眼里,地下的煤就是成捆成捆的钱,只要能挖出来,什么险都值得冒,哪怕以身试法。
究竟矿主能赚多少钱?新井煤矿核准年产能为9万吨,但今年仅从3月初至事故发生前短短2个半月时间,就生产原煤约10万吨。依此计算,该矿一年产量将近50万吨,由于煤质好,吨煤坑口价高达280元,除去成本,吨煤可净赚200元,煤矿一年的利润就近亿元。
按规定,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煤矿将被关闭,资源也将被收回拍卖。面对高额利润,矿主自然不愿因事故而断了财路。于是,他把矿工的生命当成赌注,心存侥幸希望能蒙混过关,企图瞒报后私了事故,继续开矿,继续发财。
多年从事非法违法生产,事故煤矿矿主的“能耐”可想而知;事故发生后,矿主胆敢隐瞒不报,事情败露后又不配合,满口谎言,除了利益驱动,背后肯定有支持他的“理由”。
李毅中在抢险现场表示,事故调查组成立后将重点围绕是否有渎职失职、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问题展开调查。
目前,当地警方已经成立专案组,调查瞒报问题。大同市委书记郭良孝表示,瞒报不论牵扯到谁,都将一查到底。
抢险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被困矿工依然生死不明。井下的水总有一天会抽干,而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关于瞒报的细节也将被一一查清,相信过不了多久,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就将水落石出。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