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发现
3  4  
PDF 版
· 科学视角, 把世界杯看得更专业
· “哥廷根美人”——玛丽亚·梅耶
· 科学绽放艺术光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哥廷根美人”——玛丽亚·梅耶
  ■潘 治

  

  狄拉克、费米、奥本海默、泡利、海森伯、冯诺依曼……这一连串的科学伟人的名字排列在一起,除了他们都是男性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点,即他们曾经差不多在同一时期都在德国的中部小城哥廷根从事研究工作。那时,一位崭露头角的女青年玛丽亚·梅耶也来到了哥廷根,被誉为“哥廷根美人”。她因提出原子核壳层模型理论而成为迄今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两位女性之一(另一位是居里夫人)。

  打起背包去哥廷根

  玛丽亚·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 Mayer)出生于1906年,4岁时就随全家搬迁到了德国的哥廷根。在小玛丽亚的眼里,身为科学家的父亲很有趣,而父亲也从小就教育她,长大后不能只是成为一名家庭主妇。父亲的教诲,在小玛丽亚的心里撒下了成为科学家的种子。

  20世纪初期的哥廷根,是科学的圣地。那里汇聚了一大批后来声誉卓然的科学家,学术氛围相当浓烈,以至于“打起背包去哥廷根”成为当时许多年轻科学家的志向。尽管哥廷根学术氛围浓厚,年轻的女孩子依然无法获得与男孩子相同的求学机会,在当地只有一所私立学校可以接纳女孩子准备大学的入学考试。而让玛丽亚更感不公的是,这所学校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还关闭了。好在一番东奔西跑之后,玛丽亚总算跨入了大学的门槛,进入了哥廷根大学。

  一生奉献给量子力学

  进入了大学的门槛,玛丽亚有了一个可以充分满足自己如饥似渴的求知欲的平台。由于早年她曾经受到过玻恩的指导,而玻恩这名有着良好数学基础的物理学家在数学方面给了玛丽亚很好的训练,让她对数学产生了偏爱,因此她开始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数学家,但是很快,玛丽亚就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开始钻入了量子力学的天地。

  当时的哥廷根有一大批物理学家,他们在此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有力地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使得哥廷根获得了“量子力学的大熔炉”这样一个别号。因此,在“那个量子力学非常年轻而又吸引人的时代”,玛丽亚开始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量子力学。1930年,玛丽亚获得了博士学位,不久后嫁给了从美国来到哥廷根留学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约瑟夫梅耶先生,并很快随先生前往美国。

  无薪副教授获诺奖

  在当时,大学或研究机构很少会给女性一个全职有薪的工作,因此玛丽亚尽管已经有了相当的学术水平,却在很长时间里只能担任些不起眼的工作。1931年起,梅耶夫人一直都在约翰洛伦斯学院任兼职教师,其间参加了一些曼哈顿工程的工作。

  1946年,由于丈夫获得了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全职教授的位置,梅耶夫人也来到了芝加哥大学担任无薪副教授。在芝加哥大学的期间,她达到了自己科研事业的顶峰。在这里,她一边指导学生,一边在后来被命名为费米研究所的原子核研究所从事科研活动。当时研究所里有着诸如费米和特勒这样的杰出科学家,研究范围十分广阔,包括核物理、化学、天文物理学,以及宇宙物理学、地质物理学等等。在这里,梅耶夫人获得了研究经费的支持和学术上的自由天地,终于发现了原子核壳层模型,对核物理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因此成为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时代的不公,使得梅耶夫人直到1959年才成为一名全职教授。但梅耶夫人用自己的成就,证明了女性的价值。1972年,梅耶夫人不幸去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