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可怜不认穷母亲
· 媒体观点
· 长寿老人
· “堵”何如“降”
· 收入分配改革四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堵”何如“降”
  不久前看到一则趣闻,讲墨西哥一山村兽满为患,动物们经常来祸害作物及庄园。对于这些杀不得却也赶不走的可爱动物,当地居民左右为难,最后想了一个法子:他们在田地及庄园四周密植了一圈当地特产植物——仙人掌。仙人掌的刺蜇得一些动物落荒而逃,仙人掌花的气味又熏得一些动物闻而却步,几番下来,它们再也不来侵扰了。于是,一场人和自然界的矛盾就这么平静地被消弥了。

  可以说,这则趣闻传递出的是一种对待生态矛盾的健康态度,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因为在浙江的一些地方,由于生态转好,野生动物增多,它们也常来破坏庄稼。以往,山民们在庄稼快成熟时常枕戈达旦,或敲锣打鼓,或轮番巡逻,以驱赶野生动物们,但效果往往很差,甚至是两败俱伤。

  处理生态矛盾的方法有软硬两手。敲锣打鼓,或轮番巡逻只能算硬的一手。但人总有疲倦疏忽的时候,一个不小心,让野生动物钻了个空,前功尽弃。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其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源于西方工业文明。根植于西方工业文明的现代生产方式,也曾一度迷信于工业的威力,哪儿出现问题,就在哪儿硬堵,可最终于事无补,还“堵”出一身硬伤。

  而栽仙人掌的巧方法可以算是“软”的一手,投入不大却卓有成效,在中国古代,管这叫“一物降一物”。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生产讲究的就是“一物降一物”。比如,田中种水稻,稻田中又放养着鱼儿,稻田为鱼儿提供了食物,鱼儿的粪便又肥沃着稻田。稻田和鱼儿在最终成为人类食物的同时,人类产生的排泄物反过来又滋养着稻田和鱼儿。在这一整个生产过程中,可谓一环扣一环,一物降一物,完全符合生态规律,没有任何的垃圾产生,任何东西都得到了利用,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是平和融洽的。几年前,衢州的一些山区还保有这种生产方式,所产的“稻花鱼”据说还异常鲜美。

  其实世间万物,摸清其生态规律,一物总有一物降,即便是令人非常头疼的问题。如治理污水等问题,科学家们发现,如果用工业方法治水,成本很高,而芦苇等湿地植物,对吸附污水中的可溶性物质,效率非常之高而成本又非常低,印度孟加拉等国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又比如北方沙漠肆虐,草木难生,科学家们却发现沙柳却生存得很好,并且沙柳每七八年必须砍掉一些枝干,它的枝干发热值又特高,相当于次煤,因此有人准备大规模种植沙柳,用它发电,走治沙与效益结合之路,让它降服沙漠。

  有人说,如果实在找不出可“降”之物呢?别急,还有人呢!处于生物链之首的人可以说是世间最大的“降”物。想当初,外来物种小龙虾何等嚣张,可还不是敌不过人的“钢牙”,被人一吃了之。别看一枝黄花如今多凶,当初人们一根根地拔它、想消灭它,它却越“堵”越凶,如今,人们发现一枝黄花是造纸、作化妆品的好原料,人们“降”服一枝黄花的日子也不远了。

  我觉得,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走“一物降一物”的生态之路实在是最好的方法,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像大禹的爸爸治水,会将问题越 “堵”越多。在饱受迷信工业文明威力的苦头后,西方国家早已转变思路,并在探索生态降服方面走在我们前面。比如,如今石油面临枯竭且污染环境,巴西美国就一直尝试从甘蔗中提取纤维素以制作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取之不尽且污染极少,完全可以“降”服当今困扰人们的能源危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