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真 苗丽娜
本报曾在2月26日A5版报道了浙江爱心事业基金会义工办的百名义工来到嵊州谷来镇显潭小学,给那里的孩子送去了学习用品,并和贫困学生结成助学对子。昨天,29名义工再次来到这个学校,给孩子们送去儿童节礼物——各种学习用品,还为26个特困生交了下学期的学杂费。
一叠叠整齐的衣服,一本本小学生课外读物,一个个盛满本子、铅笔、书包等学习用品的箱子,还有一盒盒蚊香、防暑药,一瓶瓶花露水,记者感动于义工们的细心。义工鲜肉馄饨(网名)说:“上次来学校,就发现这里住校生特别多,夏天到了,山里蚊子多,学校条件差,很容易被咬,也很容易中暑。所以为他们备了很多药品,希望他们能健康度夏。”
义工小戴说,不少物品是杭城有爱心的市民捐赠的,一些有私家车的义工就利用空余时间,穿梭于杭州的南北西东,一家家上门把物品收集起来。“当看到贫困儿童收到礼物时露出的天真笑容,就能感到做这项事业的开心。”
中午,义工们迫不及待地找着自己结对的孩子,拉着孩子的手,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义工宝宝说:“我经常会被自己身边的其他义工所感动,因为大多数的义工都是年轻人,一个人在杭州闯荡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没有丰厚的经济基础,但他们在尽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着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她还告诉记者,部分义工因为工作、生病不能前来,但他们已提前把钱打到小戴的银行卡里,让他帮忙捎去。
一场友谊拔河赛后,义工们给5个贫困孩子送去了慰问。一个小时的单程山路,一段陡峭的爬坡,一座简陋的房子,一间即使外面阳光明媚、里面依旧黑暗的房间,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虽然义工们已有很多的心理准备,但当所有一切呈现在他们眼前时,他们还是沉默了。
亲身体验让义工们感慨不已,这里的孩子不仅经济上困难,精神上更是需要关爱,许多孩子的父亲选择外出打工,母亲往往因为不堪忍受穷苦日子而一走了之,家里只剩下老的老小的小。每年的学杂费与家庭温暖的缺失,在孩子幼稚的脸上过早地刻下了愁容,他们甚至很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