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2版:天下·焦点
3  4  
PDF 版
· 撤侨行动体现 中国领事保护机制日渐成熟
· ■东帝汶最新动态
· 东帝汶骚乱 背后的两大矛盾
· 中国撤侨包机安抵厦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5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侨民安全撤离东帝汶 再显大国人本外交理念
中国撤侨包机安抵厦门
  29日晚21时23分和21时30分,中国政府包租的两架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飞机载着东帝汶的243名中国侨胞、中资机构人员和3名中国驻东帝汶使馆工作人员家属,先后平安抵达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外交部工作组也同机回国。

  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侨办以及福建省、厦门市有关部门领导前往机场迎接,在机场大厅举行了简短热烈的欢迎仪式。

  这些中国侨民是29日下午3点半左右乘坐包机离开东帝汶首都帝力,踏上回家行程的。

  撤侨行动细致入微

  这些侨民之前在中国驻东帝汶大使馆已经度过了两天两夜。使馆将侨民分为18个组,定时提供一日三餐。

  使馆工作人员为这次撤侨行动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为确保登机秩序和没有人员遗漏,每个侨民拿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号码。

  由于当地安全状况仍然令人担忧,为避免侨民在前往机场途中发生意外,使馆联系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对方派出四辆吉普车,分两批将侨民护送到帝力机场。

  “恩情要记一辈子”

  在机场等候期间,很多侨民手中挥舞着五星红旗,场面十分热烈。对这些侨民来说,撤离时的心情非常复杂。

  来自福建闽清的50岁中国公民刘来炎说,这次骚乱使他囊空如洗,“如果政府不管我们,那就真的没办法了”。

  45岁的周建文来自福建平潭。他说,自己苦心经营的商店在骚乱中被当地人烧毁,走投无路,“还好政府救我们回去,这个恩情要记一辈子”。

  42岁的杭州人吴炳新说,他到东帝汶已有三年时间,第一年打工积累资金,后两年开店。眼看店铺生意日渐兴旺,却被一把火烧个精光,吴炳新陷入了一贫如洗的困境。好在中国使馆了解了有关情况后,向每位受损失的中国公民发放了200美元生活金,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

  撤侨体现政府关爱

  29日下午1时30分左右,两架南方航空公司的包机抵达帝力机场。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黄屏一行四人从国内赶来接侨民回国。

  登机前黄屏关切地询问一名福建侨民怀中的孩子有多大,侨民回答说孩子只有3岁。黄屏随即细心地叮嘱对方多注意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中国驻东帝汶大使苏健赶到机场为侨民送行。苏健说,这次撤侨行动规模较大、难度较高,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侨民的关心和爱护。

  东帝汶共有中国侨民500多人,其中200多人此前已经通过多种渠道离开东帝汶,在29日的撤侨行动结束之后,逗留在东帝汶的中国侨民将屈指可数。这些人之所以留下来,主要是因为在此经营多年,拥有了自己的产业,不忍心弃之而去。

  夏林(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